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陶桃看了看操场那边,这时候正在进行跳高比赛,有人轻松一跃,有人人过杆倒,跳过的也许是因为运气,没跳过去的人……技术和运气都不佳。
      陶桃在前面站得有些累,她刚要招呼郁如亦回去坐,赫然发现旁边桌上冯翊正在做题。
      “冯翊——”她靠过去看了一眼,“你这也太认真了吧!你绝对是咱们班最认真的同学!”
      冯翊抬头朝她笑了笑,“笨鸟先飞嘛。”
      “你要是都算是笨鸟的话……让我们这些真正的笨鸟可怎么办……”她又凑的近了点,“你好像特别喜欢英语的样子。”
      冯翊一边做单选题一边说,“也不是……只不过我觉得英语比其它科好学一些,多背一背就行了。”
      “我就不耽误你做题了,我先撤了——”说着,她直起身,四下寻找郁如亦的身影。
      郁如亦蹲在远一点的地方握着手机发呆,就在刚刚,她接到了“副社”的电话。
      那阵子网上的古风社团雨后春笋般一茬一茬扎堆儿一样的冒出来,往前看有运营成功的网络古风音乐团队——“墨明棋妙”,很多古风爱好者们因此看到了希望。然而在很多年以后,“墨明棋妙”就像是古风界的丰碑,复制它的社团有很多,但能与之比肩的,寥寥无几。
      作为万千古风爱好者中的一员,郁如亦自然也不能免俗。
      她在贴吧找了一个回复楼层比较多的帖子,加了招募群,通过考核,成为了里面再普通不过的一枚女歌手。
      后来大概是因为她的录音设备比较好,也可能是因为她的唱功在同期里面最佳,总之她有了粉丝,虽然不能和古风知名歌手相比,但也算是小有所成。
      这之后她开始不甘于做社团里的群众,她想有高管头衔,但那时候的社团高管们早在成立之初就由社长的亲友们瓜分殆尽,所以她想……自立门户。
      那时候几乎所有的新社团都以成语谐音为社团名,这当然也是受“墨明棋妙”的影响,郁如亦翻了翻成语大全,最终敲定了一个名字,然后改了字,成为了新的社团名。
      那阵子似乎特别好招人,有人来,有人走,慢慢的她有了新社团,接着摇身一变,成了社长。
      她享受那种“身居高位”的快感,但是这一天,这一刻,副社打电话给她,问她是不是跨社了。
      “跨社”这个词,在很多年后,成为了能者多劳的象征,但在当时,这是不容许的,是零容忍。它甚至被写进社规里,明令禁止,一经发现,退社处理。
      但是“外援”不会。
      后来郁如亦回想起这个时候……那就好像是孔乙己徒劳的争辩——读书人的事,怎么能是偷呢?是窃,不是偷。
      她创立的社团有很多外援,这些外援基本上全部是她最初加入的那个社团的成员,然后她的身份就被人识破,接着就在群里乱了套。
      副社对她说,那边的社长要她一个说法。
      郁如亦问她,那边想要怎样的说法?
      副社沉默了一阵子,告诉她,那边让她退社,还说要让她在自己的社团退位,不能继续担任社长,以及在对方的社团贴吧里发声明,道歉。
      郁如亦问副社,你想我退位吗?
      副社叹了口气,她这样对郁如亦说,“群里的人是相信你的,他们甚至在最初都在替你说话,说你绝对不可能做出跨社这种事,有人私聊你好久,但你都没有回应。后来他们那边的社长过来了,贴了和你的聊天记录,还有你在那边群里的群名片截图,大家的心就凉了。”
      郁如亦说,“我们学校今天开运动会,我没有看手机。”
      电话里传来一阵打字声,然后是副社的声音透过电流传过来,“你这时候再说又有什么用呢,人家把证据都已经发过来了,不给他们说法,他们是不会罢休的。”
      “我知道了,跨社这件事……是我考虑不周,我道歉。”郁如亦深吸了口气,她觉得自己拿着手机的手在抖,声音也在抖,“如果……我除了不退位,其他都按照她说的去做呢?”
      “我觉得……你还是退了吧。”副社说,“对谁都好,你也不希望咱们社就这样被人中伤,最后办不下去对不对?而且他们人多,成立的时间也比咱们长,我们这些社团平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你这样……就是对你自己也有影响。”她顿了顿,长长吐出一口气,“你也好好想一想,我知道,这个社团毕竟是你发起创办的,我们也是刚刚认识不久,你的很多事情我并不了解,先这样吧,你自己好好想一想。”
      “如亦?”陶桃走过来,“你蹲这儿做什么?”
      “啊……站着有些累。”郁如亦站起身。
      “咱们先回去坐着吧,我刚刚问了一下,南淮他们马上就是决赛,咱俩先吃着,要不披萨都凉了。”陶桃拉着她往回走,“诶你知道吗,冯翊把英语练习册都带过来了,一直趴桌上做题来着。”
      “她也真是刻苦。”郁如亦答的敷衍。
      “可不是——换做是我的话我肯定是做不来她那个程度的,不过……要是让我看看小说啥的我还是可以的,熬夜通宵都行。”陶

19.会:恰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