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问蒋琬,你怎样获得魏国出兵来犯我边境的原因资料?
蒋琬回答说,这不是臣的所为。
刘禅说道,明明是你讲出来的,怎么不是你所为?
蒋琬说,臣只是代一人向皇上呈报。
刘禅问道,那人就是守护在边关的吗?
蒋琬说,非也。那人就是住在京城里的。
蒋琬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故意卖关子。
卖关子就是今天的留悬念,讲话留悬念,就是使得听众更加关注下文。而说话者讲出来的话效果更大。
刘禅急忙问,是谁?
刘禅很想马上知道不在其位而谋其政是何人。看来那人官位还很小,还没有资格参与早朝商议国事。
纵观朝上这么多的大臣,他们每年领的俸禄可不少,可是却没有一人平时注意探听魏国里的政治动态。
那个人还没有资格参与商超,可是他却锲而不舍的时刻关注着魏国的政治动态。这样的人应该给他晋升,封给他更大的官位才对。
其他大臣都感觉蒋琬真是光明正当,荡然无私。别人谈听来的消息讲给他听,他可以窃为已有,反正他在朝廷上讲的时候,那人又不在场,在场的人又不知道曾有人跟大司马讲过这样的消息。蒋琬说出来了,史官把他的话儿记录下来,就是他的功勋业绩了。
自古以来,世上很多大官员总是把自己部下对自己的献言献策,大笔一挥,签上自己的名字,变成是自己的策略,呈报上去,自己就立了大功劳。
大官员贪要功劳的例子多如牛毛。在三国演义书里,曹操经常讲这么一句,你讲的话正合吾意。曹操就是这样一句话就把别人为了想出一条计谋,不知翻了多少书,花费了多少精力才能想出来的计谋,就被大官员轻轻的说了一句,就抹杀掉了,把别人的心血汗水粘到自己的功劳簿上去。
蒋琬沉默了片刻,他才慢慢的说,臣刚才所讲的是代驸马诸葛瞻所言。
刘禅很惊讶的看着蒋琬,他很想看蒋琬有没有骗他。许久,刘禅问道,驸马诸葛瞻如何获得这样的信息?
蒋琬说,诸葛瞻很像其父那样,凡是远预,于是他长期花钱雇请探子到魏国去探听信息。魏国一有风吹草动,探子就马上把信息转回来。魏明帝一驾崩,诸葛瞻就立刻指使探子关注宫廷的变化与动静。于是就探知了曹爽出兵的原因。
刘禅听了心里觉得自己原来没有深刻的了解诸葛瞻。这样的女婿,应该留在京城里才对的,但是他已经下了圣旨,叫诸葛瞻等候去不安静手关隘。嗯,只能让诸葛瞻去边关一段时间,在调他回京城。
其实蒋琬在骗皇上和众大臣的。他所讲的全是他自己所作为。他为了诸葛瞻你能够留在京城,移花接木,说成是诸葛瞻所为。
讲完把诸葛说成了有远见的青年人,这样刘禅逼不得让诸葛瞻留在京城里了。
可是蒋琬还是没有听到刘禅做出改变主张,教诸葛瞻留在京城里。
刘禅先叫史官把诸葛瞻探到的信息一事记下史册去。然后刘禅又问道,魏国出兵无名,我们蜀军一定能击退魏兵的了。那么哪一个将军带兵去抗击魏兵?
费炜还没有等到刘禅的声音落地,他就马上站出来说,臣愿和两个儿子再带五万兵马去杀退魏兵!
费炜要力争到出征的机会。他是个熟读兵书的人,知道魏兵远道而来,来到蜀汉边境,兵马已经疲惫不堪,而蜀汉
第75章 75.蒋琬力保思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