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在东汉末年,人均寿命只有二十五岁。正是古代人的寿命很短,才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俗语。那时,人到了四十岁,就算是很老了。诸葛亮由于娶妻子有病,所以他们夫妻迟迟没有生孩子。直到诸葛亮四十三岁了,他妻子黄硕才生第一个孩子(女儿,名叫诸葛果)。为什么诸葛亮的妻子在诸葛亮已经四十五岁了,还有生育能力?因为黄硕比诸葛亮小十岁。黄硕割了两年又生下第二个孩子,是个男孩子,名叫诸葛瞻。又隔两年,她又生了第二个儿子诸葛怀。
先说诸葛亮的两个儿子,诸葛瞻生来身体很健康,从来没有病过,所以诸葛瞻长得像父亲的那样,个字很大很高,七岁就长得跟母亲那样的高了。第二个儿子诸葛怀生来就像母亲那样,隔三差五的闹病,因而他也就跟母亲那样,身体单薄。
诸葛亮在世时,就跟妻子说,两个儿子,只有老大诸葛瞻(字思远)将来能够继承得了我的事业,老二身体很弱,他不能成良相就当良医。现在就趁着他还小就将他送去跟医生学医。于是诸葛亮夫妇决定让次子诸葛怀拜御医为义父,去跟义父住在一起,要跟义父学医。就是诸葛亮这样安排两个儿子的前途,后来史册上才没有诸葛怀事迹记载。
诸葛亮如果他的长寿的话,儿子诸葛瞻就像司马懿的儿子那样,子承父业的当上蜀汉的丞相。但是诸葛亮在诸葛瞻八岁的时候,就死在北伐征程的五丈原。
诸葛亮临死前,千叮咛万交代姜维今后要教诸葛瞻武艺。但是,诸葛亮又担心姜维教诸葛瞻武功留一手,不全教,于是他又密传叫来了马岱,吩咐马岱以后腾空来教诸葛瞻的使用大刀的刀法。
正是诸葛瞻有了姜维跟马岱两人当师傅,他才能练得一身武功。
诸葛瞻在父亲归天后,他白天练舞,晚上就在母亲的监督下,把父亲留下来的著作研读。
别看黄硕是个妇人家,她可是鼎鼎有名的荆州书院的老是黄承彦的独生女。她在父亲的精心栽培下,诗琴书画,样样精通,而且她很会制造流牛木马和连发弓箭。诸葛亮就是想获得制造的技术,他才勉强答应老是求他娶老是的丑女儿黄硕。丈夫死后,黄硕就担负起教儿子的责任。
诸葛瞻长到十三岁,他已经把父亲生前写下来的书籍全部读熟了。十三岁的诸葛瞻,也跟一般少年的那样,在这个年龄段,他的生理特征趋于成熟,进入了春情渴望爱情的时期。古代人就在这样的年龄段,就开始为儿女张罗订婚。
诸葛瞻见到同龄的伙伴都找到了未婚妻,而他还没有未婚妻。他曾经从侧面跟母亲提过说亲的事。母亲跟他说,娘会办好这事的。诸葛瞻认为母亲会像别人的母亲那样帮他说一门亲事。可是时间过去了很久,诸葛瞻仍然没有听到母亲讲他的未婚妻是哪个。他就直接的要求母亲马上请媒婆去帮他说亲事。
母亲却说,你年纪小小的好意思提出要说亲事吗?
诸葛瞻说,我已经长得比娘你还高还大,怎么还说我小呢?
母亲说,你长得高长得大就是大人吗?我告诉你,今年你刚刚十三岁,还是个小孩子。你要趁着年小就要发奋读书。不要花心去想亲事。以男孩子过早的想娶妻子,就会耽误前程的。男儿有志应该是先想怎样建功立业,功名成就之后,再成婚也不迟。娘告诉你,你父亲以前到了二十五岁才成家,后来才能当上军师升当丞相。你现在还小小的年纪,你着急什么?你应该向父亲那样把全心全力放在读书练武,等到你出名了。自然有美女送上门来给你挑选做妻子。
诸葛瞻见到母亲不帮他说亲事,就闷闷不乐。他有一天,趁着母亲不在家,就到父亲灵牌来上香,把他心中的烦恼说给父亲听,求父亲显灵指导帮忙。
那夜,诸葛瞻就做了一个梦,梦中父亲就如此这般的跟他讲了一番话。
诸葛瞻醒起来就依照梦中父亲的话去做。他走到花园里的池水塘边,脱掉了衣服,光着身子,走下深及脖子的秋后凉水里去。他在水里泡了两个时辰才起来,浑身都冷得发抖,连续打了喷嚏。
诸葛瞻回屋里就躺下睡觉。这一睡,就促成了诸葛瞻大病一场。
武侯诸葛亮去世的第五年。中秋节又到了。成都城里街道上,各家各户都在忙着打扫门前,把灯笼挂上门顶上,准备迎接月圆晚上的到来。
而忙日门前热闹非凡的诸葛府的大门紧紧的关闭,门顶上没有挂上喜庆的红灯笼。守卫门口的家丁无精打采的站在那里。他们脸上也不敢露出笑容。那个气氛,真的是死气沉沉,晦气笼罩。
府内的女主人黄硕正为儿子诸葛诞的病有新烦恼。
诸葛瞻已经病了半个月,她起初认为儿子头晕发热,喝了讲堂,出一身汗,就好了。谁知诸葛诞连续发烧,喝了郎中开给的药方,还是没有退烧。这下子,她就慌了,立即清城里最好的郎中来给儿子号脉,开给宫中贵人才能吃得上的珍贵的药方。可是,诸葛瞻吃了多天好的药,病情不见好转,反而日益加重。三天三夜烧烫手,昏迷不醒,颗米不入。
这两天诸葛瞻的病情很严重,母亲将他抱在怀中,亲自给他喂药。她怀疑丫鬟给已经昏迷不太醒人事的儿子喂药时不够耐心,昏迷中的儿子才不肯吃,才导致病情日益加重。因此她就亲自来给儿子喂药。
她在喂药时,就像哄三岁孩子一样,很温柔的说,儿呀,你要听娘的话,要喝下这匙药汤,喝了药汤,你的病才好,你才能有精神去读经典名著,读爹给你留下的兵书,才有力气去练武。
可是,诸葛诞还是像以往的那样,药汤一到他的嘴里,他就微微张开嘴唇,将舌头伸出来,让药汤沿着嘴角流出来。
母亲知道儿子不想喝苦得要命的药汤,她只好吩咐丫鬟去拿米汤来。她又很耐心给儿子喂米汤。由于米汤加有蜂蜜,米汤一喂到儿子口里,他就闭合嘴唇,将米汤含在嘴里,许久他的喉结才上下移动,嘴里的米汤一点一点的咽下肚里去。
儿子虽然喝了一点米汤,但是为娘的还是心情重重,她知道米汤只能养人身子,不能治好人病的。儿子喝米汤,又是这样的艰难,这样的慢。儿子的病很难指望消除,看来儿子活一天算一天而已。
诸葛诞虽然只有十三岁,个子就大如青年人,这是诸葛家族血脉的延伸。用现代的话讲,那时遗传基因起作用。
黄硕搂抱诸葛诞,给他喂药,给他喂米汤,忙了小半天,她已经累得腰酸骨痛。她放下儿子,叫丫鬟来帮忙,将儿子安放到床上去,让
第1章 01. 孔明托梦教儿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