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十九章 来自童年的情结[2/2页]

民国大文豪 薪越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时候能赚钱还不知道。
      但作为穿越者,中国的第一个广播电台不能让外国人扬名,一定要掌握在中国人手里。
      何况林子轩还有一个童年的情结。
      在后世的八十年代,电视还没有普及的时候,收音机成了家家户户必备的娱乐设备,听戏曲,听评书,听儿童节目。
      “嗒滴嗒、嗒滴嗒、嗒嘀嗒、嗒、滴,小朋友,小喇叭节目开始广播啦!”
      这是多么熟悉的声音,满满的童年记忆。
      光是为了把这个节目在民国时期上海的空中传播开来,花点钱是值得的。
      这不是钱的事,而是一种情怀。
      所以,在得到奥斯邦的住址后,林子轩找了过来。
      奥斯邦没想到竟然有人送钱上门,洽谈合作,他倒是知道林子轩,对于美国人来说,谁不去看呢,这可是美国一代人的回忆。
      因为,林子轩在上海的美国人里面知名度颇高。
      甚至公共租界工部局的总董事费信敦都称赞过林子轩,认为林子轩是美国人的好朋友。
      奥斯邦和姓曾的旅日华侨刚刚达成合作意向,还没有签署任何协议,林子轩的突然插入让他意识到这是一个狮子大开口的机会。
      于是,在介绍了他的打算后,向林子轩要了15万块的机器设备采购费用。
      然而,他没有料到林子轩还带着道格拉斯希拉这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
      道格拉斯希拉在西方电气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虽然是临时工,却也了解到不少信息。
      西方电气公司隶属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在1919年和通用电气、西屋电气联合创建了美国无线电公司。
      他对无线电广播的事情并不精通,但略知一二。
      被拆穿的奥斯邦面不改色,声称这其中包括了东方无线电公司以后提供技术支持的费用。
      什么技术支持,不过是上海无线电国际学会那帮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瞎捣鼓罢了。
      奥斯邦是个销售员,狡辩是他的拿手好戏。
      如果不是事先调查了一番,还有道格拉斯在一旁,林子轩还真的有可能被唬住。
      这就是不掌握技术遭遇的困境,他对奥斯邦的感觉很不好,却没有翻脸,只是下定决心,等到电台弄好之后就把此人踢出去。
      奥斯邦办广播电台主要是为了销售他的收音机,不像林子轩有什么童年情怀。
      作为商人,只要有资金他不在乎来自那里。
      于是,林子轩出三万块大洋,和奥斯邦创建了中国无线电公司,并明确规定了机器设备归林子轩所有,奥斯邦提供技术支持。
      而且要把架设天线的地点放在法租界,就在的楼顶上。
      这是为了以后把广播电台占为己有做准备,在公共租界是美国人和英国人的势力范围。
      当奥斯邦忙着向东方无线电公司采购机器的时候,在上海新舞台,开始公演了。
      a
      a

第九十九章 来自童年的情结[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