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八十七章 一个在中国的美国女人[2/2页]

民国大文豪 薪越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其他书籍翻译的时候只要大概意思准确,不影响阅读就可以了,但英语词典可是要给学生用的,不能有丝毫马虎。
      林子轩虽然想要赚钱,但这点职业道德还是有的。
      在中国,世界上第一本英汉汉英对照的字典在1815年问世,作者是个叫做马礼逊的英国传教士,主要是为了帮助西方人学习汉语、了解中国,也为了传教。
      第一本中国人编纂的汉英字典是1908年由乔宜斋在日本东京出版的。
      191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采取按汉字笔画多少编排的原则,打破了西方人编汉英词典时惯常采用的西文切音排序传统。
      林子轩还想按照后世的英文教材编撰一本适合中国学生的英文读物。
      一方面如果真的能在全国的学校里推广开来,就能赚到不少钱,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学生的英语教学着想。
      在民国时期,学校很看重英语教育。
      当然,林子轩脑海里有不少后世的英语词典,什么,英语四级考试题目,应试法宝等等。
      之所以他脑海里没有英语六级的相关内容,是因为他对过英语六级压根没抱有希望。
      只是这些所谓的词典都是为了考试而编写的,不符合这个时代的背景,这个年代似乎不提倡应试教育。
      为了不误人子弟,林子轩还是放弃了自己亲自动手的打算。
      林子轩有不少翻译家朋友,包括周瘦绢、周作仁等,不过这些人都比较忙,没有时间定下心来编撰英汉词典。
      几经周转,在交游广阔的胡拾介绍下,林子轩和一个美国女人搭上了关系。
      这个女人叫做赛珍珠,此时正在南京金陵大学外语系教书。
      赛珍珠于1892年6月26日出生在弗吉尼亚州西部,4个月后,随传教士父母来到中国,她童年的大部分时光都在镇江度过。
      她首先学会了汉语和习惯了中国风俗,然后她母亲才教她英语。
      1900年因中国北方发生义和团运动,赛珍珠首次回到美国故乡。
      1902年重返中国镇江,1917年5月13日,她与美国青年农学家约翰布克结婚,婚后迁居安徽宿州。
      1921年下半年,赛珍珠随丈夫布克来到南京,受聘于美国教会所办的金陵大学。
      赛珍珠熟悉中文和英文,又在大学教授英文,因为刚出生的女儿患有先天性疾病,需要钱来治病,她时常写些稿子或者翻译来补贴家用。
      林子轩提议她编写英文教材和英汉词典,给予了极高的薪酬,赛珍珠答应下来。
      之后,两人便时常书信往来,讨论相关事宜。
      林子轩觉得自己赚了。
      他来自后世,自然知道这位叫做赛珍珠的女人后来以中国为背景写了不少小说,其中的一书让她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1931年甫一出版,随即在美国引起了轰动。
      在当年便卖出了180万册,连续22个月荣登美国畅销书榜首,并于次年一举赢得普利策奖。
      这本书描写了中国的农民,虽然还不够深刻,但让美国人认识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中国。
      a
      a

第八十七章 一个在中国的美国女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