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凌晨五点的飞机,到达陇南正好能赶上早饭,虞夏带着昆羽先去了酒店落脚,将行李放下,简单吃了早饭又稍事休息,赶在十点之前,两个人打了辆车,直奔塌陷的地点。
      虞夏背了个登山包,里面装着他的工具,昆羽只是换上了新买的大衣,两手空空,很是随意的跟着虞夏,全然把自己当成一个观光客,一副游览参观的模样。
      经过这段时间的发酵,这个地方已经被公路局封锁住了,理由也是现成的,那就是要维修,但这依旧阻挡不了爱看热闹的民众组团来参观,只是比起一开始,人数上上了许多,毕竟更多的人能在网络上得到第一手消息,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也就不会继续深究了。
      倒是那个网友2333还在这里,虞夏看见他微博的最新消息还是这里的情况,照片中不知道是无意还是有意,探索神秘的节目组也被照了几张照片,让他的评论区很是热闹,都在讨论这次什么时候才能播出,坐等打脸云云……
      塌陷已经被蓝色的护栏隔离开来,节目组的车还停在外面,却看不见人影,想来是进入到隔离栏之内了,虞夏两人下了车,沿着隔离栏转了半圈,找到了半开着的一个同色的铁门。
      里面是围起来的塌陷和塌陷外围的一些碎裂开的路面,只是虞夏并没有发现泥沙石子之类的能填补路面修路的材料,甚至这围起来的护栏之内,只有十来个带着亮黄色安全帽,穿着蓝色厚棉服的男子。
      他们有的在摆弄拍摄机器,有的在记录什么,还有几个衣服比较干净的凑在一起说话,还时不时地往四周看……这就是探索神秘节目组的人?
      “你们好,我是虞夏,昨天电话里联系过陈先生的。”
      陈先生就是这次来陇南录制的负责人,也是那四个聚在一起说话的人之一,他手里抱着一个冒着热气的玻璃杯,侧对着开门的方向,听见虞夏的话他转过身来,目光炯炯地盯着虞夏,脸上扯出一个大大的笑来,“哎呀真是太好了,我们刚搜完整个塌陷四周,找到了几条路线,还没决定好,你毕竟是专业人士,过来给参考下?”
      陈童把杯子往身边人手上一塞,笑呵呵的走过来抓着虞夏的手就往里走,热乎乎的手烫的虞夏浑身一机灵,连忙挣开他,尬笑道,“我自己来,我自己来。”
      陈童愣了愣,才注意到被虞夏严严实实挡在身后的昆羽,他露出个意味深长的笑,“明白,明白!”
      虞夏一脸崩溃:明白啥啊,你明白了啥,我咋不知道!
      虽然陈童看着不怎么靠谱,但是能力还是很可以的,要不然也不会让他一个人带队来采访。
      和他一起讨论的,是陇南大学里的教授,这一叫就是三个,也就是陈童能做得到,一般找一个专家念念稿子也就糊弄过去了。
      而且君不见短短几天,陈童和这些专家的关系就已经到了说悄悄话的地步了,也只能说这个人在和人打交道上很有一手。
      至少经过这一尴尬的场景之后,虞夏诡异的平静下来,没有来陇南之前的那些踟蹰和犹疑了。
      “来来来,虞夏一起来看看,我觉得从东面下去最安全,那里坡度最缓,你觉得呢?”陈童招招手,自己率先回到四人小团伙中,接过自己的杯子喝了一口,呼,暖和多了。
      “不行东边坑底比北边的地方低十多米,而且土质也很疏松,很容易发生二次坍塌,太危险了,还是北边比较好。”
      一个戴着帽子也掩盖不住稀疏发型的中年男人不耐烦道,“我说了好多遍,你怎么就不听呢?!”
      他用胳膊肘杵了杵身边同款地中海的男人,“老杨,你说呢?”
      老杨推了推眼镜,接着缩回手,一本正经道,“从地质上来看,北边比较安全。”
      “怎么下,找两个攀岩运动员来?”
      蓝色棉服里穿着西装的中年人嘲讽道,“张口闭口地质地质,北边那是人走的路吗,直溜溜的通到坑底,你说怎么走,你走个试试?”
      两各地中海闻言怒视着中年人,大冬天穿西装,有本事你不裹棉袄啊!嘚瑟什么嘚瑟!
      中年人是研究社会学的,是陈童上大学时候的直系学长,只是后来陈童去了央视台,而中年人留校读研读博,读完博士被聘到陇南大学教课,这次听说是小师弟带队,好奇之下就跟着来了。
      借着身份的便利,中年人一路上打听了不少问题,还另辟蹊径的从社会学上阐述了这次塌陷带来的影响,这种基于所谓数据做出的判断让两位实践为主的地质学教授十分不屑,原本没怎么有交集的三人因为这个吵了一路,到现在也没停止。
      此时只不过是又一次争辩罢

21.准备工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