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十九章 幸运的三子(下)[2/2页]

史上最强文明祖师 穆无畏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及此,故未采纳。此次北伐规模不大,也是无功而返。
      刘义隆北伐,其志只在收复河南,但河南四战之地,即令能攻之,未必能守之。宋军攻占河南后,沿千里黄河列戍置守,兵力薄弱;黄河虽险,却并非不可渡涉,尤其是寒冬,河冰坚合,可以无船而渡。而且,早在公元430年,北魏就已将赫连夏逐出关中,这样,北魏以山西为根本,左拥河北,右据关中,虎视中原。故刘义隆所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应该是如何遏止北魏咄咄逼人的南进势头,而不是河南的攻守。所以刘义隆北伐,每次都只图河南,实非长远之计。
      刘宋的北伐均以失败告终,还招致北魏的大举反击,尤其是公元450年的那次北伐,北魏反攻河南之后,大举南进,兵临瓜步,饮马长江。刘宋国力大损。
      但是刘义隆对外的军事活动并非毫无亮点,主要表现为制止了林邑国的侵扰。林邑国在东晋时多次侵扰中国南疆的交州地区,尤以永和和义熙年间为最。刘义隆在位时,林邑对中国采取一面朝贡一面寇边的策略。
      林邑王范阳迈野心膨胀,更是于公元433年,要求刘宋将交州交给自己管理,刘义隆予以拒绝。此后林邑不仅骚扰不止,贡品也很微薄,刘义隆再也无法容忍林邑的放肆,决定展开对林邑国的惩罚行动。他派龙骧将军交州刺史檀和之、振武将军宗悫讨伐林邑,范阳迈佯装恐惧,上表愿归还所掠夺日南郡民户,实则缓兵之计。
      于是宋军继续进发,于公元446年一举攻克林邑北部重镇区粟城,斩区粟王范扶龙,将城中15岁以上的人全部活埋,楼阁雨血,填尸成京观。其后宗悫等乘胜追击范阳迈,攻克林邑都城典冲,范阳迈逃走,宋军满载战利品撤回。刘义隆教训林邑大获全胜,“此役中国国威远播”,林邑虽很快复国,但此后恭顺朝贡,不敢再做侵扰,直到隋朝刘方克剪林邑。
      刘义隆统治时期的外交政策非常灵活,和当时的许多国家有着频繁的交聘活动。
      首先,是和东南亚、南亚国家以及一些海洋国家进行交聘,如天竺国、呵罗单国、师子国、都婆娑达国、扶南国、苏靡黎国、婆皇国、婆达国等,东方的倭国君主赞、珍、济也不断遣使朝贡。刘义隆通过与这些国家的交往,发展了海外贸易,扩大了刘宋的影响力。
      其次,和北方的大夏国、芮芮国、北凉国、黄龙国以及朝鲜半岛上的百济、高句丽进行交聘。西北的吐谷浑在阿豺时就来朝贡刘宋,刘义隆即位后,封其君主慕璝为陇西公,加授征西将军、沙州刺史,后又封其君主慕利延为都督西秦、河、沙三州诸军事,兼任征西大将军,西秦、河二州刺史,封陇西王。刘义隆和这些国家联络,主要是为了共同牵制北魏。
      最后,是刘义隆和北魏的交聘。元嘉时期,北魏已日益强大,与刘宋发生过几次较大规模的战争,但因双方势均力敌,结果只能是长期处于对峙状态。但对峙并没阻止双方的外交接触。北魏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每逢有征伐,常先遣人使宋,避免受夹击;刘宋亦借机加强内部统治秩序的建立,发展生产,扩充武备,伺机北伐,收复失地。

第三十九章 幸运的三子(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