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汉朝篇 第两百三十八章 公孙瓒的奔放人生(三)[2/2页]

史上最强文明祖师 穆无畏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士兵,如果要攻打公孙瓒居住的高楼,首先要突破外围十重的壕沟,还有数以千计的碉堡的狙击,当真是金汤之固,易守难攻。
      然而,再坚固的城池,也无法守住崩塌的人心。自杀害刘虞之后,公孙瓒继续排挤士人,任用富户商贾,使得地方的共同体秩序土崩瓦解,加重了土地兼并;建造易京又大兴土木,使得被欺压被盘剥的老百姓更加不堪重负,终于激起了有识之士的反抗!
      公元195年,刘虞之子刘和逃到了袁绍那里,刘虞旧部鲜于辅举起义旗,推举阎柔为乌桓司马,召集胡汉之兵数万人,于潞县之北大破渔阳太守邹丹,斩首数千。乌桓峭王苏仆延也联合族人和鲜卑共七千余骑兵,随同鲜于辅迎接刘和北上。
      于是袁绍命麴义和刘和同行,与鲜于辅合兵十万,于鲍丘河畔大破公孙瓒军,斩首二万余。经此一战,公孙瓒元气大伤,只能退守易县。
      此时天降旱灾蝗灾,谷价飞涨,人民相食,幽州各地揭竿而起,公孙瓒大为恐慌,与姬妾藏身于易京高楼之中,筑大铁门,男子七岁以上皆不得入,一切文书都让人放在桶里,用绳子拉上去,并训练嗓门大的女子传令,从此与部下几乎断绝往来。
      他在城中积粮三百万斛,自我安慰道:“我昔驱畔胡于塞表,埽黄巾于孟津,当此之时,谓天下指麾可定。至于今日,兵革方始,观此非我所决,不如休兵力耕,以救凶年。兵法百楼不攻。今吾诸营楼樐千里,积谷三百万斛,食此足以待天下之变。
      ”
      公孙瓒的这番话里,带着对失败的不甘,带着对未来的侥幸,还带着对记忆中光辉与荣耀的留恋。当然,也许他也明白,真正的末日已经不远了。
      公元199年冬季,袁绍亲帅大军围攻易京。公元200年春,公孙瓒突围中伏,败入城中闭门不出,袁绍军凿通地道,打入中央高台之下,一边挖开土基,一边嵌入木桩。等到挖了一半,一把火烧毁木桩,高台随即坍塌。
      公孙瓒自知必败,于是把自己的所有家眷全部杀光,然后引火自焚。他的首级被袁军砍下,后来被送到了许都。历经8年大战,袁绍终于消灭公孙瓒,成为了河北霸主。不过,就在公孙瓒败亡的当年十月,袁绍也在官渡之战中大败,河北霸主的宝座还没坐稳,便拱手让人了。
      纵观公孙瓒的一生,无疑是血腥的一生。他虽然曾经受教于大儒卢植,也是顽强对抗胡虏的功臣,但在后来平定张纯张举的行动中不顾大局,不惜杀害乌桓使者破坏刘虞的怀柔政策,其图谋无疑是为了撇开刘虞,割据自立。
      这在当时混乱的时局中,本来是司空见惯的事,然而公孙瓒不恤民力,大兴土木,贬抑士族,滥杀居功,这在当时的群雄当中,不能说绝无仅有,也是骇人听闻的。(本章完,未完待续。)

汉朝篇 第两百三十八章 公孙瓒的奔放人生(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