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加用口服激素,如泼尼松05~10gkg,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医。
七、危重症哮喘发作的处理
处理原则
迅速缓解支气管痉挛和控制呼吸道炎症,纠正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八、特殊情况哮喘急性发作的处理
(一)围手术期
1围手术期哮喘发作的危险因素:
2术中哮喘急性发作的诊断与处理。
(1)诊断:1既往有哮喘病史或有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胸闷等症状的可疑哮喘者2呼气相延长、胸壁活动减弱及听诊双肺出现哮鸣音或呼吸音消失3so2持续下降4气道峰压明显增加5排除因气管导管扭折、过敏反应、肺水肿、误吸、肺栓塞等并发症。
(2)处理:1去除诱因,必要时停止手术2辅助或控制呼吸,当面罩通气仍不能维持氧供时,应果断行气管插管,同时提高吸氧浓度3药物治疗:同一般哮喘患者急性发作处理措施。给予saba,或saba联合短效抗胆碱能药物雾化吸入,以及激素及茶碱缓解痉挛。同时注意纠正缺氧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重视术后哮喘管理。
(二)儿童期
八、并发症及处理
1呼吸衰竭:应尽早行动脉血气分析。血气分析为1型呼吸衰竭,尽早全身应用激素及雾化吸入saba,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治疗后的反应及监测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血气分析为2型呼吸衰竭,则反映患者病情危重,如症状持续不缓解,血气分析提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2)进行性升高,应考虑采用机械通气治疗。
2黏液栓阻塞和肺不张:
3气胸和纵隔气肿:
4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5心律失常:
6猝死
一、过敏性鼻炎常用药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由ige介导的鼻腔黏膜炎性反应,主要症状包括鼻塞,鼻痒、清水样涕、喷嚏。常用治疗药物有:
一线治疗药物:鼻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或鼻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口服抗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使用。
二线治疗药物:口服或鼻用肥大细胞膜稳定剂、鼻用减充血剂、鼻用抗胆碱药。酌情使用。
特别提醒:
孟鲁司特属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引起神经精神症状,并增加自杀风险,美国fda不孟鲁司特作为过敏性鼻炎的一线药物。
二、一线治疗药物
1、鼻用糖皮质激素
常用药物:糠酸莫米松、丙酸氟替卡松、布地奈德等。
作用特点:1国内外指南公认的最有效和最主要的药物;2持续用药明显优于间断用药,疗程不少于2周;3疗效在1周内达到峰值,如果用药1周仍未见明显疗效,则可能无效。
特别提醒: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鼻用糠酸莫米松、丙酸氟替卡松、布地奈德,全身吸收较少。
2、口服或鼻用第二代抗组胺药
口服药物: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等;鼻用药物:氮卓斯汀、左卡巴斯汀等。
作用特点:1疗效不及鼻用糖皮质激素,但可有效控制轻度,及大部分中重度过敏性鼻炎;2对鼻痒、喷嚏和流涕效果好,对鼻塞效果有限;3起效快,可“按需给药”。
特别提醒:第一代抗组胺药(氯苯那敏、酮替芬等)具有中枢抑制、抗胆碱能作用,不用于儿童、老年人及驾驶人员。
3、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常用药物:孟鲁司特
作用特点:1缓解鼻部症状要弱于鼻用激素;2对鼻塞的改善作用,优于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3适用于伴有哮喘的过敏性鼻炎。
三、二线治疗药物
1、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常用药物:色甘酸钠、吡嘧司特和曲尼司特等。
作用特点:1改善鼻塞效果不明显;2起效慢,需要提前2周使用;3作用时间短,每天给药3~4次。
2、鼻用减充血剂
常用药物:005羟甲唑啉,005赛洛唑啉。
作用特点:1可快速缓解鼻塞,对其他鼻部症状无作用;2严格控制用药次数,疗程不超过7天;3可与鼻用激素短期联用。
3、鼻用抗胆碱药
常用药物:003异丙托溴铵。
作用特点:1可有效减少鼻分泌物,对其他症状无明显效果;215~30分钟起效,药效维持4~8小时;3很少全身吸收,安全性较好。
四、过敏性鼻炎伴有哮喘的治疗
近50的哮喘患者合并过敏性鼻炎,10~40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合并哮喘。
对于合并哮喘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或口服白三烯拮抗剂。
五、联合治疗
1、鼻用激素+鼻用抗组胺药
中重度过敏性鼻炎:鼻用激素+鼻用抗组胺药,起效快、疗效好。但是,鼻用激素+口服抗组胺药,尚未证明有额外的临床获益。
2、鼻用激素+口服白三烯拮抗剂
中重度过敏性鼻炎:对于经单一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鼻塞等症状仍未得到良好控制者,可以加用口服白三烯拮抗剂。
3、口服抗组胺药+口服白三烯拮抗剂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口服抗组胺药+口服白三烯拮抗剂的疗效,比单独口服抗组胺药或单独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疗效更好。
(
545.爱治不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