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对于唐琅行如此大礼,颇有些震撼,连忙将其扶起道:“殿下何需如此!”
唐琅抱拳道:“先生,如今我唐国被灭只在朝夕,万望先生救救我国。”
“殿下怎就认定我一定能救唐国?”
“先生气宇不凡,腹有诗华,大军围城却仍镇定自若,悠然自得,必有救国良计,必是王佐之才。”
这些话,虽有拍马屁的嫌疑,却也是发自唐琅肺腑之言,他总不能说其实你不是这个世界的人,你是另一个世界的,在那个世界,你就是如神一般的人物,是智者的代表,那样说的话诸葛亮一定会把他当神经病的。
诸葛亮哈哈大笑道:“殿下过奖了,殿下既这样说,我又受了殿下如此大礼,再不献计都不合礼了,我确有一计,可解唐国之困。”
“先生快说!”唐琅已经急不可耐。
“殿下应知此次四国联军各国的兵力。”
“自然,秦楚各十五万,蜀汉各十万,围在施州城外的应有十五万左右,那么包围的长安的则有近三十五万。”
五十万大军,这的确是个恐怖的数字,唐国所有兵力加一起都不到二十五万。
虽然现在唐琅被围在城里,但基本的情报还是能获取的,说起来十分惭愧,此前秦蜀汉发兵时,已经将唐国布在其国的眼线全部拔除,唐琅因那封信放松了警惕心,没有意识到,这才有了今日之困。
“那么殿下可知各国的总兵力情况?”
“嗯,秦楚大概各有接近五十万,蜀汉差不多各有三十五左右。”
都要比唐国强太多,唐国能坚持这么多年还没被灭,实属不易。
“殿下这下知道该怎么做吧!”
“啊?”唐琅一头雾水,“先生并没有说计策啊!”
诸葛亮轻摇羽扇道:“此次四国灭唐,均出动了各国近三分之一的兵力,且挂帅的也都是本国最强的统帅,而且为了确保一定成功,出动的必然是各国精锐,剩下的兵力,除去分散在全国各个城池的驻军,那么其都城里面的兵力,想必和现在的长安差不多。”
唐琅点点头,的确如此,可是那又如何,难道诸葛亮是想让自己突围去打他们的都城,先不说自己能不能成功突围,就算突围出去且兵力全在,恐怕自己还没到达别人的都城,长安就被破了,而且自己这点兵力,打一个都城都够呛,更别说四个,说到底还是解决不了长安被围的问题。
诸葛亮看唐琅听的认真,眼神却还是充满疑惑,便知道他没有理解自己的意思,轻轻的叹了口气。
唐琅有些尴尬,让他打架还行,让他深刻理解问题,真的不是他的强项,要是那个人在身边的话,一定会明白诸葛亮的意思。
想到那个人,唐琅心里又泛起伤楚。
“殿下可知为何四国如此急于灭唐?”
唐琅摇摇头。
“那殿下可知,为何唐国是五国中最弱的,却这么多年没有被灭?”
唐琅仔细想了一下,虽然这两三年可以说是自己挡住了秦蜀汉三国的数次进攻,但那是三国也没有出动巨大兵力,否则自己再厉害也扛不住,而且先前没有自己的时候,其他国也没有真正发动如此大的兵力来灭唐。
难道是?应该是了,他将自己的答案告诉诸葛亮:“是因为地理原因,唐国处在整个人族的东部,没有外族之祸,而北方的秦要面对强大的马羊两族,西方的蜀和汉要面对羊鸡鼠三族,而南面的楚则要面对鼠龙两族,所以他们才没办法将所有兵力集中来灭唐。”
唐琅突然明白诸葛亮出的计策是什么了。
“殿下说的不错,所以只要能让这些大族攻击各国,各国必然也必须退兵,否则得不偿失,这也是他们急切灭唐的原因。此谓远水解近火之法。”
唐琅欣喜若狂,自己只顾长安,却从未想过这么远。
但高兴了一会儿,唐琅又有了难题:“可是先生,如今施州城被围,又有韩信黄忠坐镇,我尝试了十几次,都没有成功突围,还损失了不少兵力,又如何实行你的计策。”
“五万人全部突围自然困难,但突围十来个人对殿下来说不是难事吧。”
“先生的意思是说?”
“殿下等下回去,便组织人先佯装突围一次,但不用真正的突围,而是抢夺联军士兵的尸体,将其带回城内,然后选十来个精明能干的士兵换上他们的衣服,之后殿下再佯装突围五六次,每次不要突围太久,以免损失太大,待到丑寅之时,殿下再来一次规模大的突围,让先前假扮联军的士兵混进联军或者装成尸体,之后收兵,让他们在联军收兵的时候趁机逃脱,再分成两批,
第4章 妙计退联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