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西北方向一百公里处,有一座城池,唤作施州卫,驻扎着唐国五万精锐。
施州卫是唐国重镇,它与唐国北面的来州,西面的凤州以及长安形成掎角之势:若敌军北方来犯,则可北上增援与来州形成施来防线,若敌军西方来犯,则可西进增援形成施凤防线,若敌军西北来犯,凤州和来州则可前来支援形成施来凤防线,若敌军直取长安,则可与长安进行前后夹击。
由此可见施州卫对于唐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驻守施州卫的都督,是唐王的三子,年仅16岁的唐琅。
别看唐琅年龄不大,却可以说是唐国最优秀的将领之一,在整个人族都可以排的上号的人,他能担任如此重要的施州卫都督一职,绝不仅仅因为他是三王子,更重要的是,他一身令人惊叹的本事。
所谓自古英雄出少年,用在他身上正合适不过。
这一切,与他的经历有莫大关系。
别看唐琅身为唐国三王子,看似高贵,实则悲情。
他的母亲原是唐国东部一个小国陈国宫里的宫女,后陈国被唐国所灭,陈国所有王公贵族包括宫女都成了唐国的奴隶,男的充军,女的入宫为奴,虽然唐琅母亲还是宫女,但却是有着亡国奴奴隶的身份,所以在宫女中的地位也是最低的,常受原来的宫女欺负。
夏季某日,唐琅母亲和其他几名宫女负责打扫唐王的寝宫,其他几名宫女都是王宫原来宫女,便将打扫寝宫的活全压在了唐琅母亲一个人身上,唐琅母亲本身性格懦弱,加上身份的缘故,没有也不敢有任何怨言,其他宫女则偷懒去乘凉去了。
所谓挫折也是机遇,当日唐王在朝堂上,因修宫殿一事遭到群臣反对,气的直接散朝,怒气冲冲的唐王回到寝宫,碰上正在洁地的唐琅母亲,唐王便将怒火以临幸的方式全倾泄到这宫女的身上。
王就是王,一发必中。
这对身份及其低微的一名宫女来说,是幸运,也是不幸,当她的肚子渐渐大起来后,便遭到了无数人的嫉妒,和她同是宫女的人,害怕母凭子贵,将来成了她们的主子,而那些已经成了后啊妃啊的人,也不想有人再分一杯羹。
更加悲催的事,唐王仿佛失忆般忘记了这个被自己宠幸的宫女,同时因为身份地位的关系,他也无从得知自己又中标了。
于是,这个苦命的女人,活的比先前还要辛苦,饱受折磨,好几次差点流产,可她福大命大,硬是挺了下来,不过这也幸得原同是陈国宫女的各种保护,毕竟大家都是苦命人。
后来这事不知怎么的给唐王母亲,也就是太后知晓,太后是个十分仁慈的人,先将唐王怒斥了一顿,随后将唐琅母亲接到自己的身边保护起来,再也没人动得了她,最终顺利生产。
可不幸再一次降临,唐琅出生不久,太后薨,唐琅母子失去庇护,加上唐王并不在意他俩,母子二人的生活再度跌入低谷,不过好在怎么着唐琅也是个小王子,所以虽然总是有人欺负母子俩,却终究不敢要了他们的命。
因为得不到唐王的在意,所以唐琅名为王子却和普通人差不多,从来没接受到王室教育,不过这对他来说到也并不是件坏事。
他不像其他王子一样,每天有诸多规矩束身,行事相当自由,他自小性格不屈,若有人骂他打他欺负他,他一定要打回去,那怕打不过也绝不服输。
后来机缘巧合下混进了军营,瞬间喜欢上了军营生活,当兵的人都是性格耿直之人,人小鬼大的他也和士兵混成一片,学习了不少本事,士兵们都十分喜欢这个三王子。
唐琅十三岁那年,唐国和楚国因为边界问题再起战争,楚王发军十万,楚国大将军龙且挂帅,讨伐唐国,唐王决定御驾亲征,结果中了龙且的埋伏,被楚军包围,唐军不断倒下,唐王很快就会被活捉。
此等危机时刻,当时混在军队里随军出征的唐琅挺身而出,先是一箭射死楚军先锋,随后手持银枪一马当先,带着唐军冲杀包围圈外围的楚军,不过片刻,楚军便倒了一大片,唐琅更是手刃十几个楚军士兵,一枪一个,毫不手软,楚军阵脚大乱。
龙且见状前来围剿唐琅,唐琅亲自迎战龙且,两人竟斗了个旗鼓相当,龙且可是久负盛名的名将,唐琅此时还是个毛头小子,可见唐琅本事不凡,当场震惊了周围所有人,龙且更是震撼不已。
唐军士气大振,前后夹击,竟然冲破了包围圈。
唐琅亲自断后,且战且退,龙且被唐琅所挡,根本追不上唐王。
就这样,煮熟的鸭子飞了。
唐王在唐琅率军保护之下,一路安全撤回长安。
&n
第2章 国灭在旦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