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9章 两个老大爷打嘴仗[2/2页]

周宣王散打四十六年 越飞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制所产生的,也是中国目前许多姓氏的源头。
      此消彼长,诸侯力量增强,周王力量逐渐减弱。倚靠周天子权威建立的井田制也只有颓然地退出历史舞台。
      就是这样吧!
      在宣王中后期时,土地矛盾已经相当尖锐了。农民为了荒地的开垦权经常吵架斗殴,大有演变为群体性事件甚至起义。
      甫芝祖和李前生都是镐京附近金陵寨的农民。
      这几天他们为了自己家的土地问题焦头烂额,吵得不可开交。
      原因是李前生在在甫芝祖的井田边开垦了一块私田,按照谁近归谁的原则,应该是甫芝祖拥有开荒权和收成权,然而,李前生不地道,趁人家甫芝祖家两个儿子去北方当兵,随宣王西征,驻守太原城,家里没有劳动力的空档,带上三个儿子,两头牛,两副铁犁,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开垦了甫芝祖井田旁边的一亩地!
      然而,重新分配土地时,这块土地又被集体以“抓阄”的方式分给了甫芝祖,这下两个老大爷就成了对头。
      这种因为土地问题而引发的民间纠纷层出不穷。
      那甫芝祖,也不是好欺负的人!
      族长刚宣布“散会”。
      甫芝祖象一头狮般“霍”地站了起来,双手叉腰咆哮般吼道:
      “走,李前生,上青岗嘴去,我们就来干一火看看。”
      李前生大爷也毫不示弱地一下站起来,指着甫芝祖的红酒糟鼻子唬道:
      “杨甫芝,我李前生几时怕过哪个,你称上二两棉花纺一纺。”
      不等前生大爷说完。甫芝祖又接上了号:
      “今天我划不着,他先骂我不说,又打了我三个耳光,我今年五十八了,还挨别人龌龊打,走走走,咱们就去比比谁凶火。”
      众人都在七嘴八舌地议论,都说是前生大爷不对,是他先骂长辈,不顾杨甫芝跟他是上辈亲戚,还把杨甫芝喊表叔呢。
      “我就划得着吗?我今年六十五了,孙子都快结婚了,我还挨你那受气耳巴子。”
      “你孙子啥了不起,我就没得孙子?我有四打四个。”
      “我还不用其他人,就我们两个老汉羼,把你捏成肉圆子。”
      “把你那个公鸡样子,我花一只手把你搓成粉粉。”
      “扯!你呀,你有几百羊子吆不上山?”
      “我,百两银子都拿不出来?”甫芝连声说。
      原来,会刚开始,两个老头谈论土地的重新划分问题扯到了一句骂人的话上,这样战争开始了。
      好久才被劝住,开完会,又闹起来了。
      晚辈二狗子挖苦地说:“他们开幕后,之又举行闭幕式了。”
      争吵越来越激烈,两老头差点又打了起来,双方儿子连劝带气,各各回家,边走边吵。
      前生大爷拼着老命大声叫道:“两个老汉干,拼这老命不上算,我死了,你活百岁。”
      甫芝祖也不甘示弱,拼着老命大声回应:“两个老汉干,拼这老命不上算,我死了,你活一百二,嗯,你活八十五……”。
      土地问题让两个基层农民吵架,深层次反映了土地制度的矛盾。革命到来是迟早的事。
      因为一旦成功,连同土地一同失去的,还可能是脑袋。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是实现周王室振兴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心国和诸侯国发展要素有机融合的有效手段,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在于保护农民的利益,守住“耕者有其田”的立国底线。
      这是后话。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了,下回子再接着讲,谢谢。
      (本章完)

第19章 两个老大爷打嘴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