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948节 铁蒺藜保中国人过关[2/2页]

大明之雄霸海外 比萨饼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当儿,明军官兵们不慌不忙,向前撒出了一个个黑乎乎的东西,铁蒺藜!
      铁蒺藜,中国古代一种军用的铁质尖刺的撒布障碍物,亦称蒺藜,它有4根伸出的铁刺,长数寸,凡着地均有一刺朝上,刺尖如草本植物“蒺藜”,故名。在古代战争中,将铁蒺藜撒布在地,用以迟滞敌军行动。
      这种玩意儿正是对付战马的急就章,对于中国军人来说并不陌生,如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金兵攻枣阳,宋将扈再兴“夜以铁蒺藜密布地,黎明佯遁,金人驰中蒺藜者十踣七八”,意思就是说宋军扔出了铁蒺藜,冲来的金人骑兵倒霉了一大半人马。
      明朝军队广泛使用铁蒺藜,在戚继光的军队中,每名藤牌手、挨牌手“各带蒺藜十串,每串六个接连”,便于野战布营。
      就连明军战船上也装载大量铁蒺藜,大型船1000枚,中型船800枚。交战时,向敌船投掷,使敌人在船上难于行动和作战。
      铁蒺藜看似简单,中国人用得多,外国人用得少,因为在古代只有中国人能够大量地铸铁!
      从古到今,论钢铁产量,世界上只有两个玩家,一个是中国,另一个是除了中国外的世界各国,叫做“外国”。
      即使是外星人来玩钢铁的话,也会被中国人ko的。
      现在中国的钢铁总产量超过了外国,由于中国冶炼技术过关,军队使用的铁蒺藜质地坚韧,轻便易带,甚至“精益求精”,在每根尖刺侧边都开了两条小小的血槽,方便放血。
      大量的铁蒺藜扔在了叶尔羌人的面前,面前尽是那些东西,让他们的双眸暴睁。
      哪怕他们以前没见过铁蒺藜,但看到它们尖端闪闪发亮,颇不良善的样子,也明白了它们的作用。
      冲前的骑兵手忙脚乱地勒马,试图转向,避开那些小玩意儿,也有的人策马飞奔,试图跳过它们。
      哪来得及!
      如兵进险关,马入窄道,战马如离弦之箭,马蹄重重地踏在了铁蒺藜上!
      锋利的尖刺刺穿了马蹄铁,穿过了马蹄的角质层,直达到马的血肉中,剧痛让它们一匹接一匹地倒在了明军的面前!
      有的战马倒地时激溅起大片的泥砂,打在中国人的装甲上都叮叮当当作响,皮肉生痛,可见其势头之猛也。
      能够冲进明军群中的骑兵寥寥无几,而且很快就被干掉,很多匹马倒下了,明军火速宰杀马匹,就势利用起“战马护墙”,向着叶尔羌人开枪。
      叶尔羌人无法突破!
      他们急得有的人继续试探,也有很多人向着中国人放箭。
      “胡胡胡……”乱箭射去,不少明军中箭了。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这样发箭相当于骑兵当步兵用,和有充分发挥能力的中国步兵对射?
      那是找死!
      他们不断地倒下,很快就变成了明军一边倒的攻击。
      见势不妙,叶尔羌人没有后退,他们纷纷打马冲锋,就象赌徒一般,来乾坤一掷。
      这是对的,说不定下一刻钟,他们就取得胜利,反过来吊打明军。
      一些没马的骑兵干脆就迈着罗圈腿冲杀过来,他们挨近了,冲到了“战马护墙”前!
      “杀!杀!杀啊……”两军之间都响起了疯狂的呐喊声,战场上各种嘈杂混在一起,喧嚣一片。

第1948节 铁蒺藜保中国人过关[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