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如果他们选择乖乖去下邳见萧铮,无疑是与朝廷为敌,是对家族的背叛,他们将一辈子被钉在叛徒的耻辱柱上,家族也将因他们为蒙羞。更重要的是,他们也担心萧铮不讲武德,将他们扣押下来,最后落得个身陷囹圄或者身首异处的下场。
      如果他们选择挂印弃官而去,又担心被朝廷追究问罪,还会连累自己的家族。
      当然,除此之外,他们还有第三种选择,就是坚守城池,与萧铮决一死战,但这无疑是在找死了,毕竟连朝廷派来的一万西凉铁骑都成了俘虏,单凭几百郡兵如何抵抗琅琊军,顶多就是拿自身性命成就忠义之名罢了。
      太守尚且如此纠结,更别提下面那些县令了,他们都眼巴巴等着太守们有所动作,自己好再做打算。
      三日之期一到,除了新任琅琊太守郑同和几个胆小的县令按时抵达下邳拜见萧铮,大多数太守和县令达成了惊人的默契,他们不约而同都选择了观望,既不来下邳拜见萧铮,也没有挂印弃官而去,他们都在等着萧铮下一步动作。
      在他们看来,这就是对叛军最有力的无声抗议,他们在用自己的行动在告诉萧铮,我们都是堂堂朝廷命官,绝不委身事贼。
      而且,整个徐州有几十个县,不是说法不责众吗?就算惹恼了萧铮,他们不信萧铮能应付得过来。
      萧铮倒没有生气,一切都早在他的预料之中。
      毕竟正如郑同所说,天下的太守和县令之位基本都被世家子弟占据殆尽,他们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更多的是代表家族的利益,毕竟没有他们背后的世家他们什么也不是,就算借他们一万个胆子也不敢背弃家族投效自己。
      之所以事先发个通牒,不过玩的是先礼后兵这一套,更是向整个徐州宣示自己存在。
      现在既然他们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萧铮也该让他们看看自己的反应了。
      姜维率领新整编的一万骑兵百里奔袭,仅用半天时间就抵达横亘在琅琊郡和下邳郡之间的东海郡,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东海郡郡治郯城,生擒太守王宠和一众官吏。
      郯城不到半日被破,太守王宠身陷囹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徐州。
      各郡太守和各县县令眼看萧铮说动真格就动真格,立刻不淡定了,他们不可能背弃家族投效萧铮,因而他们都默契选择了挂印弃官而去。
      短短几天时间,整个徐州的大小官吏纷纷出逃,官场为之一空。
      官吏的出逃也引发了民间的慌乱,眼见官府彻底放弃了徐州,连当朝丞相王湛也坐不住,连夜派人通知琅琊郡的王氏一族立即撤离。有丞相王湛带头,徐州的世家、豪强、富商也纷纷选择了出逃徐州,担心晚一点会落入叛军之手。
      对于这一切,普通百姓反而显得十分淡定,他们身无长物,又能逃到哪里去,叛军再凶恶又能凶恶到哪里去,反正原来那些如狼似虎的官吏也好不到哪里去。而且琅琊军占了琅琊郡和下邳郡也有一些时日了,也没听说他们有什么屠城杀人的恶行。
      对于徐州发生的如此大规模出逃,萧铮不管不顾,也没有任何派人干涉拦截的意思。在他看来,大破才能大立,徐州这些权贵阶层走了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反而大大减轻了他接下来在徐州统治和推行改革的阻力。
      只要百姓不走,他就有信心再造一个繁荣富强的新徐州!
      别忘了,他可是一个穿越者,一个多了一千多年知识的穿越者。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官吏都是望风而逃,彭城县县令苏简在太守长史都出逃的情况下,不顾手下劝阻,执意关闭城门,坚壁清野,号召城中百姓誓死守卫彭城,绝不从贼。
      萧铮对此有些无奈,历朝历代都会有这种忠臣,他可以嘲笑他的迂腐,却不能不敬佩他的忠义。
      但彭城位置险要,他不可能坐视不理,只能派姜维率军去攻打彭城。
      彭城坚守不到一日即被姜维攻破,苏简没有投降,他选择面向洛阳的方向自刎而死。
      姜维感念他的忠义,准许他的家人收殓他的尸身送回洛阳。

第75章 攻略徐州[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