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陛下,您不你说,不想让煜儿太早的进学吗?”
      “不让他进学,只是先把东宫的官署搭建起来。”
      朱由检正想着该怎么赏赐卢象升呢?
      这太子少师的职位,应该是足以酬功了。
      总不能把宜兴侯的爵位变成越国公吧?
      以卢象升的年纪,这个时候封公,有百害而无一利。
      对他自己对皇帝都不是什么好事。
      按制,大明的太子,是有四个机构来辅佐。教导太子的,分别是左、右春坊,詹事府,司经局。
      还有太子三师,三少等诸多的太子属官负责辅佐。
      但是,终大明一朝,只有一位太子,能够基本把这些官职全部配齐,并且全是由当朝重臣兼任。
      那就是懿文太子朱标。
      此后,许多的官职,就都成了皇帝用来赏赐官员的虚衔。
      朱由检登基以来,从没有册封过这一类的官职。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不想,也不愿让某些人占着茅坑不拉屎。
      话是糙了一点,但是你看自宣宗之后。
      大明的这些皇帝也好,太子也罢。
      有一个靠谱的吗?
      究其原因,就是大明皇室对太子的教育出了问题。
      周皇后听到朱由检的话,也是很感兴趣。
      忙是说道:“陛下,那煜儿的老师,您有人选了吗?”
      “朕欲效仿太祖皇帝,东宫属官皆由朝中重臣兼任。”
      周皇后闻言大喜,抱起了正在那里玩耍的朱慈煜。
      忙是说道:“煜儿,快谢谢你父皇。”
      朱慈煜此时正是一脸懵逼,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有些疑惑的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母后。
      朱由检却是说道:“谢什么?太子是朕的嫡长子,他的教育问题,关乎大明天下。”
      这还真不是朱由检夸大其词。
      君主制国家,最重要的就是继承人的培养。
      而继承人的培养又和老师有着绝对的关系。
      汉代的贾谊就曾经说过“天下之命,悬于太子;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
      大明为什么从宣宗之后,就没有一个合格的君主?
      根子就在这里。
      终明一朝,对于太子的教育,都没能形成一个规范。
      太祖朱元璋在位的时候,倒是还好。
      对于子孙的教育还比较上心。
      他的二十六个儿子中,那些只要活到成年的,在某些方面都有可取之处。
      成祖朱棣的几个儿子,也是一时龙凤。
      一直到了朱瞻基,都还算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再往后,就一言难尽了。
      到了朱由校的时候,太子的教育直接就崩溃了。
      一个庞大帝国的太子,十五岁之前甚至没有进过学你信吗?
      朱由检绝对是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再发生的。
      尤其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
      周皇后自然知道,太子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于是有些好奇的问道:“不知陛下可是已经有了人选?”
      朱由检接过朱慈煜,让他坐在自己的腿上。
      笑着问道:“太子,朕让卢象升做你的老师如何?”
      朱慈煜还是个孩子,他知道个?N儿。
    &

第665章 太子少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