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闻言,沈明远点了点头,也知道朱弘林说的也是实话。
      这大明朝的宗室,所有人的名字,都是有迹可循的。
      太祖朱元璋在勘定《皇明祖训》的时候,就把自己后代的起名规则给定死了。
      就像是朱由检他们这一支,就是按照朱元璋为燕藩定下的字辈来取名的。
      从朱棣往后的所有人,都是按照“高瞻祁见?,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这个顺序来起的。
      而朱弘林这一支,也是按照鲁王那一系的字辈来起的。
      说完孩子的事,朱弘林和沈明远就自这外间的客厅,聊了起来。
      主要就是安南那边的事。
      “兄长,安南那边的情形如何了?”
      “还不错,那些安南人还算是恭顺。”
      “您这次回京,向朝廷报备了吗?”
      “还没有,我在安南的时候,就已经听说了,你现在负责大明的商事,向你报备不就行了?
      沈明远笑着说道。
      “您的事,恐怕得是礼部来负责了。”
      朱弘林笑着说道。
      “妹婿,你这辞去了宗人令职位,现在是何官职?”
      “无官一身轻啊。”
      朱弘林说道。
      看到沈明远的脸色,朱弘林压低了声音说道:“陛下有意组建一个商部,位同六部,主管大明所有的工商。”
      “那你岂不是……?”
      话说了一半,沈明远就憋住了。
      这么年轻的尚书,在大明可是很少见的。
      之前的宗人令,虽是地位很高。
      当朝一品,但实际的权利并不大。
      这个尚书可就不同了,虽是比宗人令低了一级,但手中的权利却是不可同日而语。
      两人正说着朝廷的一些事。
      沈明远的夫人,就从里间走了出来。
      “姑爷,夫君,你们就先回去吧,这时候也不早了。”
      闻言,朱弘林起身说道:“兄长,你也早些回去休息吧,明日再去一趟礼部,我估计陛下很有可能会召见你。”
      朱弘林说的不错。
      在接到礼部的奏折之后,朱由检就想见一见沈明远。
      安南这个地方,在大明以后的战略中,很是重要。
      关系到帝国的粮食安全。
      他决不允许这个地方再次脱离朝廷的掌控。
      这也是为什么,他没有在这里分封的原因。
      一南一北两大粮仓,足以养活大明的人口了。
      但是,一封锦衣卫送过来的奏报,打乱了朱由检的安排。
      看完手中的奏报,朱由检对骆养性问道:“这消息你核实了吗?”
      “陛下,臣已经核实过了,西北那个地方,确实是正在大战。”
      “莎车国正在四出征战,妄图统一整个西域。”
      “天启七年的时候,吐鲁番汗国就已经被莎车国所灭,去年,莎车又重创了准噶尔汗国的军队,现在,西域已经没有可以和他们抗衡的国家了。”
      朱由检听完之后,沉吟半晌了,对王承恩吩咐道:“王承恩,召内阁,军机处和五军都督府人入宫觐见。”
      “是,皇爷。”
      王承恩出了乾清宫,朱由检接着问道:“现

第639章 西北军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