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06章 朝会还得再开一会儿[1/2页]

大明:我崇祯,开局凌迟魏忠贤! 风起长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西北,还有的五万秦军,五万晋军,这些都可以直接组建成西军。
      西南,有朱燮元在那里,手中的军队,完全可以控制整个西南。
      所以,所谓的五军,就是换了名字罢了。
      见没有人再提出问题,朱由检说道:“既然诸卿已经没事了,那就退朝吧。”
      说着,朱由检已经站起了身子。
      “陛下,刚才的那封旨意?”
      温体仁见其要走,立马出声问道。
      “嗯?哦!朕险些忘了,诸卿对于刚才那道旨意,可有什么不明白的?”
      听到朱由检的这句话,所有人都有一种曰了狗的感觉。
      难道这么大的事,都不用征求朝臣们的意见吗?
      徐久爵咬了咬牙,问道:“敢问陛下,这个……这个列土封疆是什么意思?”
      “封建海外,就是这个意思,就比如说你魏国公,现在就可以去南大陆,或者是亚墨利加,朕许你一郡之地,传之子孙。”
      闻言,所有的武勋都激动起来。
      自己祖宗活着的时候,没能坐北朝南,自己这是赶上好时候了?
      “当然,你也可以让家人前去,自己留在大明,继续做你的国公。”
      朱由检又解释了一句。
      然后看向那些文臣,说道:“大明的文官,也是有机会封爵的,但是,你们致仕之前,朕不会赐你们封地。”
      之所以这么做,朱由检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武将的家人,可以去海外,因为他们决定不了朝廷的政策。
      文官不行,尤其是中枢的这些人,他们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者。
      若是允许他们的家人前往海外。
      难保这些人不会为了自己封地的利益,而损害大明本土的利益。
      能站在乾清宫参加大朝会的人,尤其是这些通过科举上来的文官,智商是绝对在线的。
      一听朱由检的这句话,就明白了这么做的原因。
      所以,倒也没有人提出什么反对的意见。
      作为文臣之首,温体仁再次问道:“敢问陛下,这文官封爵,可有什么标准?由何人提出奏请?”
      温体仁之所以这么问,究其原因,就是之前那道圣旨里面,说的那句话“凡文官,非有大功勋于国家,而所司,朦胧奏请,辄封公侯爵者,当该官吏,及受封之人皆斩。”
      意思是,文官封爵,必须拿出实打实的功绩来,必须是有大功于国,否则,谁提请,谁就和这个被提请的人,一起去死。
      当初太祖朱元璋,之所以制定这么一条。
      就是怕像之前曹变蛟说的那样。
      朝堂之上,无论是兵部、礼部,还是吏部,都是你们文官把持的。
      你们要是拿着一些莫须有的功劳,来自己给自己册封爵位,那还有天理吗?
      朱由检对于这一条规定,并不打算废止。
      因为这对自己有利,极为有利。
      重新回到龙椅上坐下,朱由检看着殿内那些,翘首以盼的文官们,笑着说道:“太祖不是说了吗?有大功于国,这就是封爵的标准。
      至于说由谁奏请,这个就不老诸卿操心了,朕这心里有数。”
      “敢问陛下,什么样的功劳,可以称得上是大功?”
    &nbs

第406章 朝会还得再开一会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