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忙是拱手道:“启奏陛下,若是臣为保定知府,会在现在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工商业的支持,同时也会鼓励农耕。”
      闻言,朱由检摇了摇头,说道:“这么说太笼统了,说的具体点。”
      “陛下,眼下保定府已经是整个大明,道路修建的最好的地方,每日从保定道京城,后者是去天津的马车,络绎不绝。
      各个地方的生产原料,都可以快速的到达保定府,保定府生产出来的货物,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送到京城或者是天津,这就是保定府最大的优势。
      臣以为完全可以适当的降低税率,加大对工坊的吸引力,引导士绅们去保定开设更多的工坊。
      其次,保定府还可以做农产品加工,来满足京城日益增多的人口。”
      闻言,朱由检问道:“你要知道,上缴户部的税额是不能改变的,降低税率,就意味着地方府衙的收入变少了,保定府可还欠着银行的钱呢。”
      刘若宰忙是解释道:“陛下,只要能够有更多的工坊入驻保定府,那在税收总额上,应该就不会有多少差距。”
      “既然税收总额没有改变,那多处那么多的工坊,对保定府又有什么好处呢?”
      朱由检继续问道。
      “陛下,工坊多了,那需要招募的工匠,自然也就多了,百姓们也就可以在农闲的时候,额外的获得一笔收入,而等到百姓们手里有了余钱,就可以去购买一些工坊生产出来的货物。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形成了……”
      “良性循环。”
      这四个字是朱弘林为其补充的。
      “对!就是良性循环。”
      刘若宰说完之后,对着朱弘林拱了拱手,以示谢意。
      朱由检听了他的话,点了点头,说道:“保定府的侯恂,身体不适,你就去担任保定府同知吧,暂代知府的权责。”
      “臣遵旨!”
      刘若宰激动的说道。
      自己应是崇祯元年,除了朱弘林之外,升官最快,官职最高的人了吧?
      等到刘若宰走了之后,朱由检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对朱弘林说道:“还是缺乏历练,等他去了保定,就知道有些事,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了。”
      朱弘林也是点了点头,说道:“终究是没有治理地方的经验,臣或许还不如他呢。”
      “好了,不说他了,还是说说你吧,商学院的事,建立的如何了?”
      “陛下,就在交易市场旁边,已经建起了一座建筑,臣打算用来建立商学院。”
      “嗯?什么时候的事?”
      “年前就已经建好了,这次没用皇家建筑队,用的是私人的建筑队。”
      朱弘林解释了一句。
      “私人的建筑队?”
      “是的,陛下,眼下皇家建筑队实在是太忙了,根本就顾不过来了,所以有不少人,就组织了一批人,专门做这一行,据说,收益还不错。”
      “质量呢?他们建造的房屋,质量如何?”
      朱由检有些害怕了,若是这些人建出来一些豆腐渣工程,最后弄出任命,那乐子可就大了。
      “回陛下,他们中的许多人,之前就是从事这个行业的,现在只不过是学着使用水泥罢了,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第396章 私人建筑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