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其实大明盐政的问题,也是朱由检刚刚发现的。
      大明的盐政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一个就是太祖朱元璋,制定的开中法的初始版本。
      鼓励商人将军粮运到九边,换取盐引,也就是允许你向朝廷购买食盐的资格,然后再运到制定的地方去贩卖。
      这就是大明开中法最早的模式。
      这种模式,保证了大明九边军镇的稳定,保证了边军强大的战力。
      更有甚者,通过这种模式获利的部分商人,为获取更高的利润,开始尝主动招募劳力,前往九边就地种植粮食,形成了军屯之外,另一种种植模式,商屯。
      随着商屯的出现,边地粮食价格逐渐变得与内地相差无几。
      九边的市场也变得繁荣了起来,这极大吸引了大量内地的百姓。
      同时,为应对可能出现的蒙古人的掠夺,商屯自发修筑各种防御设施。
      在无形中将大明长城以北的防御体系整体向北推进。
      有效的提升了大明北部防御体系的功能和辐射范围。
      后来在明孝宗朱佑樘时期,私盐盛行,使得大量的食盐被倒卖。
      造成了那些九边的商人们,手里空有盐引,但是却陷入无盐可领的境地。
      这极大了打击了这些人的积极性,当时的户部尚书建议皇帝改革了盐政,允许商人们通过银子直接向朝廷购买盐引。
      一开始,这个政策确实是给国库,带来了大量的收益,当年就卖出了一百万两白银,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
      首先,就是边军的粮食问题没有了保证,致使朝廷,不得不加大对九边的投入,但是卖盐引得来的钱,根本就不够支撑九边军镇的。
      这就造成了边军战力的急剧下降。
      更是因为这一政策,使得没有人再在九边种植粮食,原本大量的商屯被商人们放弃,从某程度上,也造成了大明九边防御的空虚。
      其次,这种纳银开中法,也早就了一大批的贪腐窝案。
      原本是需要将粮食运到九边,才能获取的盐引,现在只需要向主管的官员输送利益,就可以无限制的获得盐引。
      原本应该由朝廷赚取的利益,全部都进了私人的腰包。
      在纳银开中法刚开始的时候,每年朝廷都可以获得大量的收益。
      但是到了朱由检登基以后,朝廷在盐引上收到的钱已经到了几万两的程度,至于盐税,更是几近于无。
      当然这也和东林党脱不了干系。
      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当朱由检得知,新式的制盐之法,已经试验成功之后,干脆就放弃了食盐专卖制度。
      允许私人建设盐场,但是需要向朝廷缴纳盐税。
      这样一来,既可以将食盐的价格打下来,又可以多一项收入,另外就是,那些灶户也可以逐渐的解脱出来,成为盐场的工匠。
      至于说胡万安这种最大的盐商们,他们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每年交上两百万两银子,开设自己的盐场。
      否则你就是倒卖私盐,按大明律,杖一百,徒三年。
      若是还想向之前那样,通过一些见不得人的手段,控制朝廷的盐场?
      那对不起了,曹正淳会交他们怎么做人。
      没用几天,胡万安等人就接到了盐场传来的消息。
      已经用新式的制盐法制出了食盐。
      随着消息一起来的,还有一小布包的食盐。
      胡万安打开布包,就见里面露出了雪白的

第292章 我们做不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