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敢问大人,既然不能养活这么多的工坊,那朝廷为什么还要鼓励大家伙儿去开办呢?”
      钱友德不解的问道。
      “大明的军队会为大明的工坊,找到可以养活他们的地方。”
      这句话很拗口,几人想了半天,才想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大人的意思是说,工坊里生产出的东西,以后会分销到海外?”
      钱友德毕竟是从更为开放的江南而来。
      当即就听明白了朱弘林话里的意思。
      对钱友德点点头,朱弘林继续说道:“这都是以后的事,现在大明内部就可以消化大量的商品,毕竟大明的人口太多了。”
      “那敢问大人,您看我们开办什么工坊好呢?”
      胡敬业有些不好意思的问道。
      毕竟你去问人家这个问题,是极为不合时宜的。
      我若是知道什么工坊赚钱,我为什么要告诉你?我自己去做不好吗?
      但是朱弘林对此却并不在意。
      就像他说的,大明的人口太多了,现在的这些工坊,即使生产出再多的物资,也会销售一空。
      让朱贵给众人续上热茶,朱弘林说道:“现在缺口最大的应该就是水泥了,朝廷有意将两京十三省,全部用水泥路连接起来。
      你们不妨想想,光是这一项,就得需要多少水泥?
      再加上现在朝廷的所有工程,都是用的水泥,朱某估计,这水泥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喝了一口茶,朱弘林继续说道:“你们为什么不利用自己手里的资源呢?”
      “朱大人,我们手里有什么?”
      胡敬业问道。
      朱弘林微微点头,对钱友德说道:“钱员外,你家本就有大量的茶园,若是朝廷开海,那大规模的海外贸易就会出现,这里面的利润,你应该很清楚吧?”
      钱友德点点头,说道:“不瞒大人,钱某之前也……也和海外做过生意,利润却是很是丰厚,只是现在海路被西洋人占据,我大明的船只去不了太远的地方。”
      当着朱弘林的面,钱友德没好意思说自己走私的事。
      虽说陛下已经下旨,不再追究,但是这种事终归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不是。
      “本官建议你,不要想着开办工坊了,专心进行海外贸易,做一个海商。
      你所说的西洋人,等福建水师腾出手,很快就可以解决了,现在就就可以打造海船了。”
      听到朱弘林的这番话,钱友德惊讶的张大了嘴巴。
      有些不可置信的说道:“朱大人,开海这事儿,朝廷定下来了?”
      “陛下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开海势在必行,只是现在朝廷的水师力有未逮,没有办法为大明的商船护航,所以才一拖再拖。”
      “水师护航?”
      这下子,钱友德更惊讶了。
      历朝历代,从来没有听说过朝廷,会派水师给商人护航的。
      胡敬业此时也是急切的问道:“朱大人,那我们呢?”
      看了一眼胡敬业,朱弘林说道:“胡员外,以后的粮食会越来越便宜,这一点你知道吗?”
      胡敬业和黄维德同时点点头。
      黄维德说道:“朱大人说的是,自从京城的土豆收获之后,这粮价就一直走低,利润也是越来越小了,所以我才想着是不是做点别的营生。”
     &n

第242章 点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