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几人在乾清宫和和美美的吃了一顿,而后在各自宫人的簇拥下回到自己的宫殿。
      第二天,朱由检早早的就起床了。
      想着今日去西苑看看宋应星那边的进展,却不想内侍来报,说徐光启进京了。
      朱由检连忙回到东暖阁,并让人把徐光启也请来。
      当朱由检见到早已年过花甲的徐光启的时候,心里难免升起对这位老臣的尊敬之意。
      徐光启早在神宗皇帝在位时就曾数次上书,恳请朝廷批准他招募士卒,前往辽东。
      但当时的朝廷并没有答应他的请求。
      直到其七十多岁时才被朝廷所重用。
      但一切为时已晚,那个时候的徐光启已经年来体衰,根本担不起一个庞大帝国即将灭亡所带来的的压力,再加上朝中大臣的掣肘,最终只能饮恨而亡。
      朱由检看着眼前这个瘦小的老头,心里满是感慨。
      连忙对王承恩说道:“赐座,上茶!”
      等徐光启坐下后朱由检这才说道:“徐老大人,你可知朕为何召你入京?”
      徐光启闻言,当即拱手说道:“回陛下,可是为了辽东和西北之事?”
      朱由检点点头说道:“不止!自朕登基以来,深感当下之大明已经到了极为危险的境地,若是再不思改变,恐怕神州陆沉就在眼前了。
      徐光启听完朱由检的话,顿时眼眶发红的说道:“陛下,臣说一句大不敬的话,若是神宗皇帝和先帝能有陛下这等眼光,大明何至于此?”
      见徐光启情绪激动,朱由检连忙说道:“老大人,万勿伤了心神,一切都还能挽回,只要我等君臣协力,定能再现太祖成祖时的辉煌。”
      朱由检又接着说道:“不知老大人对国朝当下的局势有何看法?”
      徐光启沉吟片刻说道:“启奏陛下,以臣看来,自陛下御极以来,所行之策,虽有不足,但也称得上是高明。
      我大明当下的问题不再辽东,不在蒙古,就在大明内部,就在这京城,在南京!
      朝廷诸公只知侃侃而谈,他们谁又知道民间的百姓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
      或许他们知道,但是他们装作不知道,成天为了自己那点利益蝇营狗苟,谁又把大明放在心上?把天下庶民放在心上?”
      朱由检听到徐光启的这番话,顿时又了一种遇见知音的感觉。
      亲自起身为徐光启续上茶,接着问道:“那依老大人来看,朕当如何?”
      徐光启见朱由检亲自为自己斟茶,显然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心里又是一阵唏嘘。
      听到朱由检的问题,徐光启再次开口说道:
      “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眼下的大明最大的问题就是财税问题,农民每日辛勤劳作,尚且不得温饱,实在是无力承担朝廷赋税。
      然而江南的那些世家大族,豪商巨贾们却是夜夜莺歌燕,掌控了我大明巨大的财富,长此以往,恐怕……”
      朱由检接着徐光启的话说道:“恐怕会流民遍地,烽烟四起。对吗?”
      “陛下圣明。”

第39章 徐光启觐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