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章 赵士祯之子[2/2页]

明末之神之手 南山有料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过他父亲的大名啊,张庆插口回答道:“赵士祯是他的父亲。”
      “哦?很高兴见到你,你父亲就是仿制后制作成鲁密铳之人?”汤若望很感兴趣,问道。
      赵安邦对于仿制这个词有点不高兴,哼了一声,到:“哼,家父虽然参考了你们的长处,但是却也加入了自己的智慧,改良了很多,让鲁密铳的性能更加优异。”
      “仿制就是仿制。”汤若望见赵安邦语气不那么客气,故意强调道。
      张庆看着情况不对,这一中一外的两个火器专家,刚见面就掐起来了,他赶忙出来打圆场,道:“各位,各位,我们先不说这个了,今天能聚在火器局,都是缘分,要不晚上我做东,请二位吃酒,就当是给赵老先生接风洗尘,当然还有赵机枪先生。”
      赵安邦就两个嗜好,一个就是研究火器,另一个就是喝酒。
      汤若望来到大明,推广基督教义一直没有起色,他也养成了一个嗜好,喝酒。
      张庆看没有人拒绝,就吩咐下人准备酒菜去了。
      在酒桌上,张庆万万没有想到,两个下午才见面就掐架的人,在酒桌上居然会这么投得来,二人仿佛是多年的老友,他们谈论着各种枪械相关的东西,越谈越是来劲儿,搞得张庆仿佛就是个灯泡一样,还好有赵机枪这个不说话的闷葫芦在,不然张庆纵横商场多年,还从来没有碰到今天这样情况,自己居然插不进去话语。
      要说汤若望是火器专家,言过其实了,人家只是见识比较广,但是赵安邦和赵机枪,那就确确实实是火器专家了,他们不断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也很丰富,这两父子在家里私自造枪也不是没有干过。
      赵安邦的到来,解决了汉阳火器局的很多麻烦,比如之前他们无法找出来的鲁密铳,现在就可以制造了,比如之前的枪管问题,现在赵安邦也解决了。
      朱荣栋回到武昌府后,张庆就将这个赵安邦到来的消息告诉了朱荣栋,朱荣栋欣喜万分,第二日就跑到汉阳兵工厂去见赵安邦。
      “王爷,这位就是赵安邦。”张庆带着朱荣栋走到赵安邦的面前,赵安邦正在教匠人们如何固定枪管,如何凿空枪管。
      朱荣栋很有礼貌地寒暄道:“赵先生好。”
      赵老头抬头看了一眼朱荣栋,然后就继续工作,这让朱荣栋有点尴尬。
      张庆看到朱荣栋的尴尬,于是继续介绍道:“这位是赵安邦的儿子,赵机枪。”
      “机枪?”朱荣栋觉得这个名字很有意思。
      赵机枪给朱荣栋投来一个善意的微笑,然后继续工作。
      尴尬啊
      哎,谁让他们是高端的人才呢,自己只能就这么尴尬地站着,受着他们的傲气,让朱荣栋心里舒服一点的是,张庆很识相地陪再自己身边,一同尴尬着。
      朱荣栋看着赵安邦固定实心铁棒,然后从上而下凿空铁棒的情形,让他想起一样工具来,这是他自己前世在偏远的农村的手工作坊见过的东西。

第一百章 赵士祯之子[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