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十三章 土地管理法[2/2页]

明末之神之手 南山有料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还是在于财政窘迫,只要提高官员的俸禄,增加官府的财政,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这些田种的存在,长期下来,到时候都会被人贪墨为己有。”
      “还有寺庙田产必须归楚王府,然后再由楚王府划拨。其他确实需要用地的一律按此办理。”朱荣栋补充道。
      张庆非常担忧,说道:“王爷,眼下我们控制武昌府、黄州府还好说,可是以后恐怕会遇到极大的阻碍。”
      “那就以后再说。”朱荣栋拍板道。
      说完田地,接下来最重要的就两个问题,一个是编民在册,第二个是田赋。
      编民还好办,现在武昌府和黄州府都有历史纪录,只需要核实人口即可,但是这个田赋也是有争议。
      早在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后,官府所有的赋税徭役等都统一按照一定的比例收取银两,以前农民可以交实物,但是后来官府只能收取银两,百姓头上的三座大山,田赋、徭役、杂税都折兑银钱收取,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赋税标准化,但是也有很大的缺陷,这个柳如是深有体会。
      柳如是插话道:“王爷,这个应该让农民自己选择,官府不能只收取银钱,如果百姓有实物就应该让百姓缴纳实物。例如今年的夏收,几百万石的粮食,如果非要百姓缴纳银钱,那就有几百万两,百姓不一定交地出来。”
      张庆道:“我也同意如是姑娘的意见,这个确实有难度,很多百姓就是因为一条鞭法而破产。”张庆商人出生,自然见过这样的案例,大明末年的时候,被后世的西方学者称为白银帝国,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白银都在大明,但是大明的流动资金还是不足,也不知道为什么。
      经过半个月的商讨,楚王府版的《土地管理法》出台了。
      朱荣栋想着要不要专门成立一个监督法律实施的部门,但是现在手上的行政人员实在太缺乏了,都是张庆在安排,也是够为难张庆的,人手捉襟见肘,好在现在地盘小,就两个府而已。
      但是朱荣栋觉得土地的问题太过重要,不管人手怎么不够,还是要组建一个专门的即构来监督土地管理法的实施,朱荣栋取名为土地局,让张庆安排人手。
      这个张庆也是厉害,他居然想到大战中退下来的士卒,这些人只要稍微有点阅读能力的,就可以让他们做行政工作,这样既可以为他们提供退伍保障,获得军心,又可以把王府的即构人员充实,当张庆汇报了这个建议后,朱荣栋立刻就答应了,这个不就是某党的政策,军政流转,这个政策在初期对于整个国家那是大大的益处,因为退伍的军人队国家的忠诚远比那些贪官强。
      朱荣栋说到做到,整个武昌府和黄州府的官员,按照等级都把俸禄提升了三倍,以前那些没有俸禄的衙役和吏员,也给了他们编制,等到时机成熟,他还想在颁布一本公务员法令,不过现在还太早了。
      这些事情做完后,他的潜力值有增长了一千点。

第六十三章 土地管理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