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一反惯例,在文华殿单独召见首府周延儒,从午后一直交谈至深夜,而且还不准翰林院记注官在旁记录,这君臣之间说了什么,无人得知,徒增了一层神秘。而过了三天,崇祯下旨,首府周延儒提议,以一年四百万石赋税与楚王府交换武昌府之地。
这一下就炸了锅了,陈演等那些言官们纷纷上奏,折子跟雪片一样把崇祯的书桌给堆得高高的,有的人说崇祯与周延儒腹心相依,薪焰相传,合谋密算等等,什么皇上单独召见,语不外闻,中外群僚无不骇惧。
也有人说崇祯忘记了历史上的祸水,将来肯定要养虎为患等等,当然更多的人是骂他们的当朝首辅周延儒,这其中有一大半的折子就是骂周延儒的。周延儒机智敏慧,分析问题透彻,崇祯元年冬,驻守在锦州的士兵哗变,督师袁崇焕请发军饷,崇祯帝在文华殿召集大臣商议,大臣都请求动用内币,崇祯哪里舍得,为此对袁崇焕有大大的意见,也因此埋下了袁崇焕被凌迟的命运。
周延儒猜测崇祯帝的心思,独自进言道:“以往边关守兵防止外敌入侵,而今要防士兵了。宁远士兵哗变,发军饷,锦州士兵哗变,再发军饷,这样下去,镇守边关的部队都要学样了。”崇祯帝问道:“你说怎么办”延儒说,“情况紧迫,不得不发,但得想个长久之策。”崇祯帝听了认为周延儒说得有道理。
过了几天,崇祯帝又问周延儒,他说:“粮饷以粟为最好,山海关不缺粟,唯缺银子罢了。士兵为什么闹事,其中必有内情,这无非是骄横的武官煽动闹事来威胁袁崇焕罢了,那些武官虚报人头,吃空饷严重,并不是真的缺饷。”崇祯帝听了周延儒的一番话,认为十分中肯。他本来为士兵哗变是边将对自己进行要挟而感到不安,听了周延儒的话则放宽了心。从此,崇祯帝对周延儒更为器重。
后来首辅空悬,虽然周延儒资历不够,但是崇祯还是让周延儒当了他的首辅大臣,周延儒也明白,自己能够官运亨通,加官进爵完全是因为自己深受皇恩,所以他也从来不跟皇上对着干,就像现在这样,他完全是替皇帝背锅,但是他背得很开心。
崇祯的大臣们和自命清流的官吏们看自己给崇祯上的折子没有用,上的折子多了,崇祯直接称病不上朝了。御史陈演跑到午门下跪,被崇祯打了二十大板,好家伙,一个陈演倒下,千千万万个陈演站起来,下午,毛云龙等带着很多言官都跑到午门跪着,最后到午门跪着的人竟然多达一百多人,他们不吃不喝,皇上不收回旨意,他们就不起来。
崇祯被这群腐儒弄得气炸了肺,在宫里摔东西打宫女。
“哼,都是些混账东西,叫他们出钱的时候,他们一毛不拔,现在有人送钱来了,他们又假装宁死不屈,一
第五十四章 轩然大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