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半个月以来,朱荣栋和朱盛一直在讨论如何处理楚王府的土地,现在楚王府已经有了四十五万亩的土地了,而且楚王府的土地是不用交税的,但是这四十五万亩的土地必须要有人耕种才行,总不可能让朱荣栋带着家丁自己种地去吧。
朱容栋想了多种种方案,第一种是自己请人来种土地,然后给别人钱财;第二种就是把土地租给农民耕种,第三种就是直接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自己收取农税。朱盛当然选择第一种,土地还是自己的,那多安全,把土地租出去当然也是可以的,但是那要看是什么条件租出去,而第三种把土地直接分出去那他怎么都不会同意的,这土地是经过了几百年的努力,他们的祖辈才弄到手的,不能就这么一下子就被自己儿子给败了,那不是纯粹的败家子么。
第一种方式,虽然楚王府可以很快肥起来,但是农民却会无比贫困,根本没有任何利益可言,第三种也有风险,时间一长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封建社会不稳定的病根在哪里,那就是土地兼并,农民失地而贫困潦倒,接着就会揭竿而起,风起云涌,只要土地不在农民手里而农民却又有土地可耕,那就应该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自古以来,只要关系到农民的问题,那都是天大的问题,都要被定为基本的国策。
带着后世思想的朱荣栋决定借鉴后世的土地政策,楚王府的土地还是归楚王府,楚王府将土地租给农民,租约二十年,这样就是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基本上可以杜绝土地兼并的现象,因为土地一直都在王府手里,在朱荣栋手里。农民租种楚王府的土地须向楚王府纳粮,但是这个税是农民吃不完的粮食,叫余粮,余粮归公,就叫公余粮,当然,一户最多能租种十亩。
一纸告示贴在武昌府各城门口,立刻就围满了来来往往的人。
“这新楚王真是疯了吧,种地的农户手上哪里还有余粮啊,能吃饱就不错了。”一个穷秀才读完告示后就说道。
“秀才,上面些的什么啊,老汉不识字,你能不能读给老汉听听啊?”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头对着秀才说到。
“老大爷,上面说没地中的人可以到楚王府去签租约,楚王府分地给你种,如果你有吃不完的粮食的话,就要交给楚王府,如果没有吃不完的粮食,就不用交。”那秀才说了个大概。
“啊?吃不完的粮食?有这么好的是么?”那老汉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是的是的,你家里没地种的话就可以进去找楚王了。”
“天下哪里有这等好事?八成是假的。”
“我看也是假的,听说这个新楚王本来就是个傻子,现在总做傻子才做的事儿,让别人吃饱了,剩下的
第二十三章 土地租种合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