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叮当了一下。
我靠,女的也要我收了?一查看:内政能力五颗星,战斗能力零颗星,忠诚度十颗星,潜力值一万!我去,这是个人才啊,潜力值居然这么高,难怪大脑会叮当响。
“这位公子,我随爹爹逃难到这里,今天天气实在太冷了,爹爹没能挨得住,前几日一个人去了,我独自一人连爹爹都没钱安葬,现在想卖了自己,好让爹爹早日入土为安。”那小女孩哆嗦地说着。
“你们哪里人士,你叫什么名儿,今年多大?”朱容栋继续问道。
“我本浙江嘉兴人士,姓杨名爱,今年十三了,公子,能买了我吗?只要能让我父早日入土为安,我今生做牛做马亦无怨无悔。”小女孩磕头道。
“哦,浙江人,杨爱。好吧,你跟我回府去吧。”朱荣栋随口说着。
小女孩高兴至极,连连磕头道谢。“等等,你叫什么?”朱荣栋再问。“杨爱。”小女孩有点胆怯,生怕这公子反悔,连连磕头哭道:“公子,只要能将我父入土,我再无所求,今生做牛做马”
“没事没事,阿才,叫人厚葬这位姑娘的父亲。”然后自己去扶那小女孩:“你不要怕,我只是在想你的名字?”
那小女孩生怯的说道:“我名字怎么了?”
我去,这不会是那个‘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江淮八大名妓柳如是吧,籍贯,姓名,年纪都对上了。想到这里,朱荣栋内心有点小激动,难怪大脑有反应啊。
“没什么没什么,就觉着名字不好听,要不给你取个新名字?”一边走着一边对着杨爱笑到。
“哦,那好吧,公子觉着什么名字好听就取什么名字吧!”杨爱低头说到。
“叫柳如是如何?”
“柳如是?”
“恩,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柳如是。”朱荣栋剽窃柳如是的创意。
“嗯嗯,好听,那以后我就叫这个名儿了!”柳如是欣然答应道。
朱荣栋虽然知道柳如是从小家贫,但还是对柳如是很好奇,对历史上的柳如是也非常的肯定与尊重,因为历史上的柳如是确实只得让人尊敬。“你家乡出了何事,让你们大冬天的跑出来逃难?”
“奴家从小家贫,以前家里还有几亩薄田,父母辛勤劳作也还是可以勉强养活一家人,但是后来朝廷加了助响银,而且当地官府只肯收银子,不收粮食,虽然家里粮食也不多,但是如果交粮食的话勉强还可以交上,可是家里只有粮食没有银子,后来爹爹想把粮食拿出去卖,但是又碰到了粮贱银贵的时候,最后爹爹没有办法,只能去借高利贷,等来年收成好的时候卖了粮食再还银子,哪里晓得那高利贷越滚越多,最后爹爹拿地给抵了还不够,结果我母亲活活饿死,父亲就带着我出来找生路,刚到这里也饿死了。”柳如是陈述着自己的悲剧。
听着柳如是的故事,朱荣栋不尽的感慨,这只是千千万万农名的一个缩影而已啊,大明还有多少这样的故事,自己想都不敢想,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固然是好,但是他也有很大弊端,它把农民跟国家的直接关系变成了农民跟银子、银子跟国家的关系,间接的放松了农民跟国家的关系,将农民从国家手中解放出来交给拥有大量货币的商人继而高利贷者。商人赚了钱并不是去发展商品经济,而是又反过来兼并土地,这跟后世的房地产差不多,土地特性是保值和安全。大规模的土地兼并和屯积导致用其他于交易的流通的银子减少,并因此产生因银子不足造成的政府与农民之间的信用断裂,其结果对政府而言,就只有镇压一途;对农民而言,除了造反,则别无出路。
这封建社会几百年就会更换朝代,都是土地兼并,农民活不下去的结果,就跟资本社会的经济危机差不多,循环往复。
在回来的路上,朱容栋的大脑叮当了一下:潜力值增加一百点。
第十六章 柳如是[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