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知州的文天祥接到诏文,痛哭流涕,立即散尽家财聚集了一万多的军队,准备北上勤王。”
“文天祥北上勤王前,他的朋友劝说道:元军来势汹汹,兵分三路,大举南下,京畿之地,现已危在旦夕。你率领这刚刚聚集起的上万人马前去勤王,无异于驱赶群羊去和猛虎搏斗,九死一生,难有作为啊!”
“文天祥正色道:你说的道理我很明白,但是,朝廷养育我等三百多年,如今朝廷遭难,号召天下勤王,结果无一军一马响应前往,我深以为恨。因此不自量力,准备以身殉国,希望能够激励天下的忠臣义士奋起报国,这样的话,上可保国家社稷,下可护黎民百姓!”
“宋朝建立后,吸取五代时期藩镇权大、分裂割据的教训,便将地方的行政机构进行分拆,互不统属,互不相关,互相监督,虽革除了尾大不掉的弊端,却也让地方官府的力量过于分散和薄弱,很容易被敌人各个击破。”
“对于现状,文天祥只好上书朝廷,建议将天下设置为四个藩镇,加强地方官府军队的实力,以此来和蒙古军队相抗。”
“可惜被朝廷以所奏太为疏阔为由,不予批准。”
“公元1279年,元军在张弘范的带领,准备进攻崖山。为了让守将张世杰投降,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给张世杰。”
“文天祥便拿出此前写好的《过零丁洋》一诗,张弘范看了之后,被深深折服了,对文天祥礼遇有加,准备将他送往大都让皇帝听候处理。”
“崖山被攻克之后,元军就押解着文天祥北上,到了大都之后,文天祥依旧受到礼遇,被元朝的人好吃好喝的招待。”
“但是文天祥他却拒绝了这种礼遇,在无奈之下,元朝官员只能将他关入了大牢,虽然,文天祥被关入大牢,但元朝希望文天祥为他们效力,以此来吸引原宋臣来投靠。”
“在被押解北上的路途中,名将李庭芝死在了扬州,屹立数十年不倒的坚城钓鱼城也失守了,这等坏消息接踵而来。”
“对此,文天祥悲恸万分,但是,他却无能为力,不过更坚定了文天祥誓死不降和慷慨赴死的信念。”
“当文天祥抵达大都后,气度不凡的蒙古一代雄主忽必烈下令优待这位状元宰相,当然,这背后必然有深刻的政治原因。”
“如果这样一个在汉人中影响力巨大的文官宰相归顺大元,那则更能体现我元朝君主君临万邦,并且震慑四方的威仪,还有继宋而兴的正统地位。”
“所以,劝降文天祥的行动自此而展开。”
“首先,粉墨登场的是原本宋宰相留梦炎,他是浙江衢州人,淳?四年甲辰科的状元,也是投降元朝的第一位宰相的官员。”
“在这位原宋宰相的带领下,一大批文官纷纷投降,对此毫无羞耻感,但是,忽必烈会挑人啊,以状元宰相来劝降状元宰相,这可是别开生面的场景!”
“两人相见后,文天祥一身宋朝衣冠,面南而坐,并且,眼神冷冷的打量着这位‘元臣留梦炎。”
“面对文天祥的目光,一身元朝高官华服的留梦炎浑身不自在,他还没开口,文天祥的话语如同那刺刀利剑一般刺入他的胸膛。”
第64章 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