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和阳殿中,秦武帝李元吉正低着头,一边低头看着这两天送上来的一些奏折,一边对着左右端坐的朝中两位老臣说道:“两位爱卿,你们今日找朕,有何事?”
      坐在他左下首的一位大臣,头发都花白了,微颤颤的说道:“臣的孙子,今年已年满18,他自小便喜欢舞枪弄棒。臣想将他送入军中,为国效力。”
      李元吉点点头道:“这是好事,你想将他送入哪一支军中。”
      这就是在站队了,大秦的军中,有齐王为首的一系,有已经去职的陆谦和的陆系。至于晋王,手中也握着几万人马,但晋王一向是支持北王的,二人可看成一系。
      那头发花白的大臣,不慌不忙的说道:“这个臣没有想过,在臣的眼里,入哪支军都可以。就请陛下做主。”
      李元吉抬起头来,看了这老臣一眼,思索了一下便道:“就让他入老三军中吧,老三他是员福将。打的仗都是些顺仗,吃亏少”说着呵呵一笑。
      李元吉口中的老三,便是他的三儿子晋王李天元。
      那老臣赶紧谢恩,刚刚话说到这,忽然殿外有人禀报:“北王求见。”
      李元吉抬头道:“运儿么,让他进来”。
      气宇轩昂,文质彬彬的的李天运便走了进来,边行礼后边笑着说道:“儿臣给父皇请安。”
      李元吉放下折子,看了看自己的儿子,柔和的说道:“起来吧,坐。你前几天送过来的百工集,我已经过目,很好,很不错。这是件利在千秋的事情,你一定要让人做完。”
      这百工集,乃是李天运让人编辑的一套书籍,专门汇集记录了天下民间的各种工艺。前一阵子书稿呈了上来,李元吉看书稿后颇为欣赏。
      李天运心中一喜,暗道自己又在父皇心中加分了,道:“儿臣遵旨。”
      李元吉又拿起折子批阅,口中说道:“运儿今天来,有什么事情要告诉朕了吗”
      这时已坐在椅子上的李天运,正色说道:“儿臣本来今日是来给父皇请安的,在来的路上,却有百姓拦住儿臣的轿子喊冤。”
      李元吉喔了一声,手拿毛笔边写字边淡淡的问道:“百姓有何事喊冤?”
      李天运眉毛一扬,似乎很轻松的道:”其实说来倒是一件小案子,锐旗营的士卒,因涉嫌偷盗,被人抓去见官,锐旗营的将官出面干涉,抓人去见官的人,被打了30大板。被抓的反而给放了,被打的人不服,挡住了儿子的轿子告状呢。”
      李元吉面色冷了下来,搁下毛笔,将眼光从奏折上移开:“那你怎么看”
      “儿臣以为,案子虽小事不小,还望父皇明断。”李天运精神看上去不错,回答的掷地有声。
      李天运一说完,坐在他身边的另一位大臣,朝中的散议大夫陈胜利,也开口赞同的说道:“北王殿下说的甚是,这可不是小事儿,锐旗营可掌管着京都防务。”
      “案子虽小事不小。”李元吉在心中默念这句话,打量了李天

一百四 刑部出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