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老者微微一笑,神态甚是洒脱的道:“苏将军你也不用过谦,我老人家活了一辈子,见过多少人和事。像你这样如此年轻,便当上一营统帅的,绝无仅有。不过我今日来,倒也不是为了夸你,只是想和你讲一桩前朝的往事。”
      上门只是为讲前朝往事?
      苏志和神情一禀说道:“请讲。”
      那老者便伸出枯槁的手指,如同说书般有板有眼说道:“话说前朝有一个年轻人,名叫温金月,此人年少多才,很年轻的时候,便入朝为官。但是他从小并未见过他的父亲,也就是说,温家对这个年轻人,从来就没有管过。”
      苏志和神情不变,一边的李虎脸色倒是变了。大家共事这么久了,苏志和的来历,他自然清楚。
      只听这老者接着说道:“温金月入朝为官之后,他父亲所在的温家,愿与他相认,要让他认祖归宗。他也曾犹豫不决,直到有一天,他忽然在街上,看到一个人犯,五花大绑的压着。他一时好奇,问此人犯何罪,押送人犯的差人说道:此人罪大恶极,居然连父亲都不认,与禽兽何异。
      这一句话,惊醒了他,为人一生,怎能不孝,就算做父亲的,没有养过他,毕竟是骨肉亲情。他于是便回到了温家,给父亲跪着行礼,一时之间传为美谈,皇上也嘉奖他的孝道,将他提升三级,真是人间美谈。”
      当老者说道与禽兽何异这句话时,苏志和面色终于变了变。待老者说完,一双细目看过来时,苏志和反而面色一松,面上带着些讥讽说道:“老先生,您说完了”
      见自己劝说似乎无效,老头又苦口婆心说道:“依老夫之见,这件事情,用在将军你身上,也是极为恰当。苏将军你还年轻,前程远大,总不能万事只靠着这晋王爷照应。苏大人虽然退养己在家多年,但在朝中,却是多有门生故旧。你若不计前嫌,父子相认。重归苏家,必定是我朝一桩美谈。到时人人都会说,苏将军是个孝子,皇上必定也会对你另眼相看,于你极有好处,还望苏将军三思。”
      三思有什么可三思的,苏志和心道,一边漠然的点头回答道:“老先生的良言,在下听到了。想必是有人托付了老先生,所以老先生才今日来此。请老先生回去告诉托您传话的人,明日苏某定去寒云寺”
      老者缓缓站了起来,看着苏志和年轻的面庞,带着遗憾叹息着说道:“年轻人,还是多为往后着想,莫要误了前程,老夫告辞了。”
      老者一走,立在树下脸色阴沉的张武便道:“好个嘴脸,实在看不惯老头这样子。要不是他是有名的学者,老子都要刺他几句。”
      第二日上午,苏志和便来到了京城外小青山上的寒云寺,这寒云寺位于小青山之上,青山下是一条小河,弯弯曲曲的流淌的经过,空气清新,景色美丽,京城中的富豪人家多有来此上香求佛的。
      寒云寺中的僧人似乎已经做了准备,见他到来,分外的客气,一口一个苏将军,倒是让苏志和有些奇怪,和尚见了人一般不都是叫施主的吗?
      佛堂内香案上燃着两根蜡烛,香案前供奉着苏志和说不出名字的的大佛坐像。给这供着的大佛上了两炷香,便有一个僧人,来到他身边双手合十说道:“阿弥陀佛,苏将军,有一位老先生,在在外面等着你,请随我来。”
      苏志和随着这位僧人,穿过佛堂之后,又走过一条光线有些黯淡的过道,过道的另一头,是一个灰色的小木门,门外是碧蓝的天空,大理石制作的石椅石桌,一个古朴的小亭。亭外苍松鼎立,亭上可以听到下面远远传来哗哗的河水声。不知怎么的,苏志和看到这个景色,觉得有些恍惚相识,记起了当年定州城河边,那个小石屋,那哗哗的河水,那船公还有那位与他在石屋度了一夜的聪慧女孩,那女孩现在,也该嫁人了吧
      小亭中,正坐着一个身材瘦长的老者,他身着一身富贵人家的绸缎袍子,凝神而坐,样子像在思索什么。听到脚步声,他转过身来,恰与苏子和正面相视。
      终于又相见了,哪怕都以为彼此再不会见。
      十年后,苏志和又见到了生父苏正业,苏正业依然是那个清瘦微须,气度非凡的老头,只是现在看上去,很苍老了一些。
      白发更多了一些,面色有些灰白,目光已不似当年在家中训斥家人时那锐利的目光
      他看见苏志和来了,便起身站了起来,和蔼而亲切的对苏志和说道:“志和,你来了?”
      苏志和恭敬的行了个礼,话语中将苏正业推得老远:“苏大人你好。”
      苏正业看着他,不胜感叹的说道:“多年不见,你长大了你如今也算功业有成,我也替你高兴。”
  &nbs

五十八 父子相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