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了人马,清点了俘虏,让人飞马向京中报上战功,重新回到南安城中的大秦军自然又是士气高涨,南安城头上大秦军旗高高飘扬。
高天河的被擒,意味着赵国的最后一只机动兵力被消灭。此时的赵国,再也没有可以阻挡李天元的军力了。秦军上下都期待着直下后赵都城,立功凯还。
就在这关头,身为这路军马统帅的李天元却用起了拖字诀,下令让军士每天在城外练习练习骑射,搞搞摔跤拔河比赛,迟迟没有发出前进的命令。
士气是高了却没仗打,可以直捣敌人都城却不发兵。军中众将多有不解,至于苏志和则是没有去想为何不进兵。他不认为这是他该操心的事。
直到过了三日,一天上午众人随着李天元巡视军营之时,才有人借机提出了这个问题。
一派轻松,面色自信的李天元并不急着回答,而是扫视下众人,然后问身旁的苏志和:“小苏,我为什么到现在还不发兵,你知道吗?”
听到提问,毫无准备的苏志和倒也不慌,他平平稳稳的回答道:“臣不知道,臣料想,殿下这样做,必定有殿下的道理。”
“嘿。”李天元看他这惫懒的样子,气的哼了一声。又转向另一边的柳谋士:“柳总管,你可知道?”
柳谋士兼着王府总管,对李天元的想法早就一清二楚,他摸了摸胡须,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再过五日。梦云关也该攻下了吧?”
梦云关是赵国的另一道屏障。此刻秦武帝的长子齐王李天杰,也就是李天元的大哥,在击破后赵军主力,攻破赵国几个城池后,正带着七八万大军,苦攻这梦云关。梦云关城池高大,城中有着不少的精兵。苦战之下,双方损失都不少。
眼下的梦云关,已经被围攻了两个月。城中粮草将尽,破城是早晚的事情。但城中守将对韩伦极为忠心,誓死守城,因此战事一直在攻防之中僵持。
柳先生这么一说,一些脑子转的快的人忽然明白过来。原来这李天元有心把攻打赵国首都的功劳让给大哥齐王,所以一直拖着不发兵。看来这兄弟二人,感情还不错。
有将领惋惜的说道:“据俘虏说赵国都城中,现在只有五千士兵,取之可是易如反掌。”
李天元微微笑道:“你们不要小看这五千士兵,这是韩伦最后的士兵,战斗力一定不错。这个麻烦,还是让大哥去处理吧。待我大军主力,攻取了韩国都城我们再去会合也不迟。”然后他又诡异的一笑道:“说不定最后,你们中还有人可以立一个大功。”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他口中说的大功是什么?只有苏志和思索了一下,然后就是一脸了然的表情。
李天元看到他这个表情,嘴角动一下,心中暗暗有些不爽:这个苏志和,论起带兵打仗。还真的是个人才。可惜对身边的事情包括朝局莫不关心,眼里只有自己的一个锐旗营,还是欠缺了些。这样子这小苏只能在军中为将,不能入朝为官啊,日后也很难成为大帅之类独当一面的人物。
以后还是得多给他些机会让他扩展下视野才对。
这样子又过了五日,到得第十日,李天元估摸着大哥那边已经攻下了梦云关,这才下令发兵直驱赵国都城。大军一路行来,沿路没有任何兵马拦阻。一直行到距赵国都城有百里路的样子,李天元才下
四十 昔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