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面临事情的时候,依旧会纠结。
人们通常更愿意做一个没有思想的人,因为都知道一个人的烦恼来源于思想,没有了思想就没有了困扰,想哭就哭想笑就笑,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像个孩子,回归人作为动物的本能,除了吃和性的必要延续,不再思考其他任何让自己彷徨的东西。
我时常羡慕生活在大山深处的人,宁静的田园劳作,隔绝了世俗的喧嚣,没有了红尘浮华,一切归于简单的生活。虽然他们也有生老病死这些自然规律的困扰,但他们比城市人生活得更踏实,他们的人生没有风云变幻,没有心力交瘁,一切都是按部就班。而正是这种按部就班的生存原则,是城市人苦寻而不得的。
我从大山走出来,却回不了大山,不是不想,不是不愿,是回不去。我渴望一副健康的身体,让我能在这天地自由驰骋,那我必然是回归大山,回归那生养了我的土地。
我们都忘记了忘记自己,只有忘记了自己的人才是快乐的,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会有不该属于自己的情感,而后奢求更多,于是我们都沉醉在这样的幻觉里,无法自已。
每个人都在拼命的挣扎,想挣脱身上的束缚和枷锁,这些枷锁都来源于自己的思想和欲望,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思想的人太少。我们需要不断的去寻找自己身上的症结,然后反复的劝说自己,怎样去解脱。这个过程是痛苦的,破茧成蝶的痛苦,挣扎在自己给自己编制的牢笼里,痛不欲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背负的渐渐增多,承受的渐渐增多,于是负重前行,于是身心疲惫,于是伤痕累累,于是想逃离。当我们承受不了太多生活重负的时候,逃离成为了习惯,于是生活反馈给我们的,是更多的重负。
大山里的农民不知道这些,但他们知道想要丰收,必须要耕地播种,施肥除草,抗旱排涝。这个过程不是那么美丽的,必须承受日晒雨淋的痛苦,承受下来了,秋天的时候土地回报你的才是比别人更丰厚的报酬。
生活也需要承受,你承载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重负,生活回馈给你的也是美丽的善意。是啊,我们该怎样活着?
还自己一片宁静,让心顺了自然,余生,回归自然。
(本章完)
第27章 随谈[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