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后更不愿出去,就想窝在家里,说忙也不忙,但是就是觉得很累,预想到后面一大堆的事,就觉得很心累,也没办法,还是得继续下去。
没有什么特别让我开心到血脉贲张的事情,但也没有什么特别难过崩溃的时刻。
想想也是。
没有很开心,也没有很难过。
用尽全力而又普普通通的活着,这就是我了。
4
你为什么不快乐?
大部分人肯定都会两手一摊:“没钱呗!”
有钱真的就会变得快乐很多吗?
很多人最快乐的时光都是在大学校园里面,可那几乎是我们人生中最穷困的时候。
而那些真正有钱的人,大部分也因为强度过大的工作、财富的不够阳光、资金链的紧张、长期忙碌导致的不佳身体状况感到焦虑。
不管你是在创业打工还是读书学习,不关你是腰缠万贯还是杯水车薪,“不快乐”是我们全社会的通病。
事业、感情、家庭、时间自由、身体健康、人际关系像六门难上又难的考试,让你无法兼顾。即使一两门特别出色,但是势必影响其他几科的得分。
由之引发的焦虑感像传染病,深深的困扰着无法通关六门考试的人,几乎是所有人。
究其成因,是一个很大的社会学问题。我能想到的因素包括:社会上升通道阻塞导致的阶层固化,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不读导致的全民拜金,信仰缺失导致的群体性迷失等等。
大部分东西我们作为社会的普通人根本无力改变,我们能做的只能是调整好我们自己的观念、行为和生活方式,更好的去适应当代中国社会的节奏,也更好的调整我们的情绪,尽可能的消灭“不快乐”。
5
比如看待工作。
如果你是把它简单的看成“拿一份钱,出一份力”,工作可能就是一个麻烦制造机。它抛给你一个麻烦的任务,你就去解决它。它没事找你,你就万事大吉。
如果工作强度比较大,事儿比较多,那么你就会感觉麻烦不断,疲于应付而心累。
如果你换一个角度想,把工作当成一个积累能力、经验和资源的平台,工作的意义是为将来做更大的事情做铺垫,那么更多的工作内容尝试,更大的挑战性,更高的强度,是不是恰恰让你能力提升更快,经验更丰富,分分钟积累大量行业资源。
这么一想是不是心里的“不快乐”会少很多。
比如你把生活比作一个“礼物盒”,你就会潜意识的更多感知生活的惊喜,你把生活比作“旅行”,那些不适合不快更多的会被潜意识当做“旅程风景”的一部分而被合理化和接受。
反之,如果你把生活当成不好的东西,你可能就会更多感知一些负面的情绪。
所以啊,一辈子就这么长,怎么过都是过,还是开开心心地过吧,要做个有趣的人啊。
(七)“我没有很难过,也没有很开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