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亲家大体无事,贤妃却被“蜀王”的封号打蒙了。
孟夫人之前入宫的时候,提前悄悄地跟她通过气:前朝相公们精心挑选出来的封号,即便为了拍帝王马屁,也绝对都是好字眼,不可能会有“蜀王”这种让人泄气的!
贤妃本以为,至少会是“吴王”或者“鲁王”。
随着“蜀王”旨意下来的,还有朝服和蜀王宅邸的地契。
封号落定以后,大皇子在书房读了一个下午的书,晚上又与教导人事的宫女们一起待了很久。
于此同时,更让贤妃堵心的是两日后的圣旨。
大皇子是未来亲王,虽然已经是“蜀王”,领的却还是二品奉,妻子也是二品夫人。
后宫和外庭命妇的品级不能同一而论,然而,是一品还是二品,表面上还是有区分的。
不出意外,蜀王和王妃婚后的见礼,只需要拜会后宫的淑贤二妃,其他后宫女子见到蜀王妃是要相互行礼的。
赶在大皇子迎亲之前,长庆宫和大明宫分别有大太监带着圣旨前去宣读。
大明宫。
李全拉长了声音。
诏曰:“六位时成,方祇所以,载物四始,爰著谬木于鸟逮下,故能分化聿定,肃雍昭被,粢盛仪形,邦国咏螽斯而闻业,阅关雎而蹈礼,迈樊姬而进善,逾邓后之推贤,家承钟鼎,心標(biao)婉淑,久淹岁月,先著恭勤,可贵妃于昭容,敬循礼节,以率嫔御,膺兹嘉命,可不慎欤。”
大明宫众人叩首接旨。
大太监笑眯眯地把圣旨递了出去,然后收到一个薄薄的荷包,顺口又加了一句:如今长庆宫那位,是德妃了。
甄菲抹了把汗,跟桃子对视一下,松了口气。
圣旨的大意是:最近天气特别好,太适合宣旨啦!找几个优秀的嫔妃赞美嘉奖一下!
基本条件是:好看又有气质,生过小宝宝、能传承子嗣,品德也要跟历史上的贤良后妃一样好!经过慎重考虑,我家昭容就挺不错的,封个贵妃吧,要好好干哦!
李公公说了,德充媛现在是“德妃”,不是大明宫一个人上去,真是再好不过了!
虽然这么想有点幸灾乐祸,可是有人平分火力还是会感觉轻松一些。
德充媛膝下的可是皇子,还是被帝王拦了不愿给太后抚养的皇子!而目前四妃中,唯有大明宫的是女儿(淑妃的二皇子虽然不是亲生的,如今也差不离了)——两方各有显眼之处。
甄菲想,陛下之前堂而皇之地说要给自己一个“惊吓”,现在看来,吓人的程度还不算高。
———————
永和宫。
封妃的消息传得比一般八卦更快,得知四妃的位置被填补完毕了,淑妃有些心神不宁。
大宫女檀香有节奏地打着扇子,时而眼神暗示小宫女填茶水。
“娘娘可好些了?这是今年的新茶,冬儿泡茶的手艺不错,娘娘可要尝尝?”
“嗯,香味是不错……”淑妃换了一个枕着矮塌的姿势,瞟了一眼茶水,没有心情品味,不过总躺着也不舒服,于是慢慢起身了。
她知道,这次的操作有些急了,还好,风口上有贤妃和她儿子顶着。
“娘娘小心……”檀香放下扇子搭了把手。
“哎……那大明宫,倒是好姓氏!”淑妃沉吟片刻,还是端起了茶杯。
这是被换过之后的新的一套茶具,石榴缠枝莲花的,原来那套“多子多福”只剩了一个茶壶一个杯子,这两天刚好全部碎完了。
长庆宫的俞敛,原本就是“德才人”,晋位到充媛了,封号还是“德”,再上一位之后便自然而然的继承了“德”的字号。
大明宫的甄菲倒是运气好,贵淑德贤,直接落倒第一位上了!
姓甄的是第二任贵妃,可偏偏之前死了的那个姓“钱”,所以,那一位是“钱(前)贵妃”无疑,姓甄的却能直接被称为“甄(真)贵妃”了!
淑妃第一次对自己的姓氏产生了不满,妒忌快要漫出眼角了——如果不是知道排在第四的贤妃会更糟心的话。
前朝自然有人提出诸如“德不配位”之类的,可惜不等说完就被驳了。
曾经服侍太后的,还有儿子的!你说她德行不够?
是孝心不够了还是不会生啊!
另一个倒是相对年轻,可她父兄给力啊!嫔妃有这样的父兄难道是坏事?
体仁院学子和本科探花的“座师”无聊地瞟了那个被撺掇的愣头青一眼。
刑部觉得近三年判案相当顺手的寺卿默默摇了摇头。
户部想要最新出海地图和人文地理风情讲解的暗暗捋起了袖子:我这边刚拿到海图,只付出了相当相当轻微的代价!听说,那边还在出关于海外的新书呢!那可是嫁妆银子啊!可惜老夫我家大大小小的儿子都娶妻了,要不然还想真想娶一个甄家女回去……
兵部的看了看自己的笏板:人家兄长前两年立了功,回来之后在兵部干的不错,要不要下朝了提前砸他一个包,以免得力干将知道以后直接回去套人麻袋?
诏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