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禁军大普查这几个月,叶长庚也没能闲着。天没亮就得起来练一个时辰“功夫”,然后是上朝、读书、批阅奏章,还要抽出好几个时辰不停的见大臣,尤其是镇守地方的大小藩镇。好不容易有一点闲暇了,他还得琢磨捞钱的法子。
      叶长庚本人是个纯学渣,一不会配火药,二不会烧玻璃,蒸馏白酒的原理是明白,但也没见过具体的器具,让他现造一套,实在是太为难人,而且也没有那个时间。
      搞发明创造开工厂,这不是他的强项。一想到那些无所不能,无所不会,一个人就能建立工业社会的前辈,叶长庚就忍不住心向往之,都是神人啊!
      叶长庚的个人界面,倒是可以正常使用,但在任务状态下,各种花费全部要翻倍。他狠了狠心,点开商店资料库,花了100个积分搜索火药配方,却发现查看搜索结果,需要再花费2000积分。
      2000?他当场就给吓尿了!
      一个破火药配方,在原来的世界一文不值,商店里就敢卖2100个积分!
      天!你简直是在为难我胖虎!
      这是一个无比惨痛的教训!叶长庚发誓,再也不用这个坑爹的资料库了,这都不是抢钱,完全是在直接抄家!
      个人界面靠不住的,还得自力更生!
      进入六月,叶长庚开始频的繁召集宰相、三司、枢密院开碰头会。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尽管有着后世的先进经验,仍然需要集思广益,大家一起查漏补缺。叶长庚很明白,自己究竟有几斤几两,没有这些重臣的帮助,任何改革都是镜花水月。
      通过三司清理完家底,叶长庚总算松了口气。太祖、世宗两朝,奉行节俭,打仗也多是以战养战,从敌国抢回了大笔财货,这些年,国库也累计了不少的家底。这些钱,若是专门用于军改,肯定还有富余。至于后续的财政问题,叶长庚已经和宰相班子研究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估计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筹备工作一直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隆兴元年八月一日,枢密院下令,召集禁军百将以上所有军官,进入“讲武堂”开会,凡是不能按期到达的,不管你是病了还有其他原因,一律免去军职。
      敏感一点的将领都知道,军改马上就要开始了。
      长痛不如短痛,早点改革也好,拖得太久,他们一个个都感觉精神疲惫。
      抵达“讲武堂”,一个个签字画押完毕,张永德就出场了。
      他一出现,闹哄哄的讲武堂立刻安静下来,毕竟都是职业军官,基本素养过硬。再说,敢在枢密院胡闹,拉你下去当场打死,也没处喊冤去!
      张永德第一句话就雷死人不赔命。
      “朝廷下旨,要改革军制,这个事情,大家想必早就有所耳闻。诸位将官,接下来半个月,大家要在讲武堂集中学习,十五天内,衣食住行都由枢密院安排妥当。你们白天在讲武堂学政策,晚上就住在小校场。不瞒你们说,外面已经被戍卫大内的天子亲军接管,任何人胆敢私自离开,就是死罪!老夫我有言在先,到了掉脑袋的时候,莫谓言之不预也!”
      叶长庚早就提前和慕容延钊、韩通等几位高级将领通过气,他们都不出言反对,都虞侯、虞侯等中层将官,就算满腹牢骚,此刻也不敢发作出来。
      大家都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出征的时候,军营条件比这还差,反正只有十五天,忍忍也就过去了。
      “讲武堂”就是叶长庚发明的军校,专门用来培训这帮老粗将领。
      五代时期的武将,素质不怎么样,他们大多都是靠冲锋陷阵,一刀一枪拼出来的富贵。论武力值,可能不会差,但能粗通文墨的,没有几个。
      一个统兵将领,连军令都要随军“师爷”翻译,这他吗还能好好打仗吗?
      一想到后世那些传消组织,叶长庚灵机一动,决定学习借鉴一下他们的洗脑模式。
      办军校,集中学习,同吃同住!
      上午学文化课,一边传播忠孝节义的思想,一边学识文断字。
      一般来说,官阶越高,进入的班级也越是高等。
      虽说是根据学员的具体水平进行分班,但也要兼顾一下高级将领们的面子。这种潜规则,枢密院也不能免俗。
      下午主要是学军改条例,这不是走过场,每个人都要熟记于心,十五天后会进行结业考试,考不过就留下来继续学。连续两期还考不过的,降三级使用!连续三期还考不过,革除军职!
      和自己的官位挂钩了,谁还敢当做儿戏?据说考试的时候,官家都会亲自来巡场,监考人员也全部由官家指派,作弊的心思,还是早点熄了为好!
      就在将官们痛苦的进行封闭学习之时,外面的军改,其实已经开始。
      军改的主要困难,是财力问题。
      裁汰冗员,是每次军改的固定套路,要提高军队战斗力,叶长庚也得走这条老路。
      需要裁撤的禁军,大都是老弱病残,他们为国家负过伤、流过血,还有一家老小要养,不给他们找条活路,无论如何说不过去!
      叶长庚把需要裁撤的禁军,分为了三个大的标准。
      四十岁以上的,强制退役,但保留军籍。家中有十五岁以上男丁的,可以顶替一个军职。顶替的军职,拿全额饷银,退役的老兵,每月也能拿到原饷银25到30的退休金。这样一来,退役反而比较划算,不但给儿孙辈找了个工作,自己多少还能多拿一份“半俸”,多出来的时间,也可以去干点其他营生,只有傻子才不愿意!那些家里没人顶替军职的,也不要紧,国家每月给你发原饷银60的退休金,然后提供后勤工作。京城这么大,光是扫大街、打更、消防等就能提供无数就业岗位。拿60的军人工资,再加上一部分“岗位津贴”,不用再拖着病恹恹的身体上战场送死,合算下来,肯定比继续当兵划算。这部分人差不多也能满意。
      三十五岁到四十岁的这一档,需要进行军事考核。考核失败的,取消正规军军籍,转入后勤运输部队。后勤部队不负责打仗,只拿军俸的70。军事考核过关的,转为二线部队,编入杂号军,只能拿禁军军俸的80。
      三十五岁以下的青壮年士兵,又是另外一个标准。严格考核,按能力和军事素养,归入新编六军。
      叶长庚在制定军改的时候,特别废除了殿前司和侍卫司,这两个权利巨大的机构,甚至连所有的禁军军号都一并废除,像什么小底军、东西班等等,统统废掉不再使用。只留了六个禁军军号,按级别高下,分别为天武、捧日、龙骧、虎捷、突骑、控鹤。
      禁军原有编制,全

59改革五[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