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符彦卿打发了皇帝派来的使者,立刻召集了两个小儿子与两位心腹谋士,进行了一场闭门会议。
      说来也有趣,柴宗训虽是符彦卿的亲外孙,但两人此前,竟然一次面也没有见过。
      柴宗训主动联系符彦卿,一上来就大肆封赏。王爵没法再升,就增加了他的实封户口数,又大手笔的赏赐了很多金银财帛,甚至连他的几个小儿子也一一封了官爵。表面上看,可谓荣宠备至,诚意满满,但符彦卿心里,却像是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圣旨里对他大加褒扬和封赏,私人信件里又大打亲情牌,这一切都只是表面现象,小皇帝的目的非常明确,他要削藩收权!
      这个藩,不是藩王,而是藩镇!
      五代藩镇割据,虽然地方权利不如唐末那么大,但也保留了部分财权,而且占财税的绝大部分。皇帝要他交出财权,无异于要了符彦卿的半条老命!
      几个谋士都是心腹中的心腹,符彦卿也不疑有他,直接出示了小皇帝和符太后写给他的私信。
      “你们看仔细些,本王年纪大了,脑子不如你们活络,等下帮我好好剖析剖析其中的得失厉害。”
      其中一个中年谋士,长得颇为俊朗,风神气度,大异常人。他闻言也没去看信,而是直接问道:“符王,对于官家平定赵逆叛乱一事,您是如何看的?”
      符彦卿用手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这才叹了口气道:“太祖、世宗,两代君王,十余年来,励精图治,也算为我大周朝,开创了一个不错的局面。他们二人,算得上少有的圣君明主了吧?但在老夫看来,这两代君王,仍是比不上当今皇帝!小官家以冲龄践祚,主少国疑之际,外有强藩割据,内有权奸乱政,说句实话,一开始我是很不看好他的。想那赵匡胤,一代枭雄,身为禁军统帅,又拿到了统兵大权,无论谁看,都没有兵变失败的道理。但他偏偏就输了,还输的这么彻底。说他是败在了陛下手里,我一开始根本不信,还以为是先帝给他安排了几个厉害的谋臣。但这些日子以来,不管是我们自己人送回的消息,还是太后家信里的各种明示、暗示,都无不表明,整个平叛过程,全部都是官家一手策划,并亲自指挥实施。如果这一切不是假象,那官家就是聪明天纵,生而知之,将来超越太祖、世宗的功绩,也非难事!”
      中年谋士听了符彦卿对小皇帝的评价,又笑问道:“符王拥兵十万,雄踞河朔,可有问鼎之意?”
      符彦卿正色道:“本王世受国恩,又身为国戚,当今太后是我女儿,官家是我外孙,本王岂能做那等大逆不道之事?”
      中年谋士冷笑道:“符王既不打算谋反,那这私信看与不看,又有什么分别?在下虽然不才,于信中内容,倒也自问能猜中个七分。”
      符彦卿玩味的看了中年谋士两眼,捻须笑道:“喔,那张先生不妨说来听听。”
      姓张的谋士道:“陛下数日间平定了内乱,又顺手打压了宰执,差不多将前一朝的文武大臣,都给清洗了一遍。这等手段,还在其次,最让在下佩服的,乃是陛下未雨绸缪,目光长远。”
      正在看信的一个白胡子老头,忽的抬起头来,打断他道:“张先生这话,未免有些言过其实了吧?官家如今不过八岁,登基不过半年,能有什么长远眼光?所谓亲自指挥平叛,多半还是先帝预先做好的布置!”
      见中年谋士笑而不语,白胡子老头又道:“既然先帝早已洞察了赵逆的阴谋,又预先留下了诛杀叛逆的诏书,那当今陛下,趁着赵匡胤未统兵之时,只要一道旨意,就能将他除去!而官家却放任赵逆起兵,使得平叛一波三折,不但劳民伤财,还平添了许多的变数,实非智者所为也。”
      姓张的谋士露出满脸的讥讽之色,嘿嘿冷笑道:“白老所言,请恕在下不敢苟同!杀一个赵匡胤容易,把叛逆们一网打尽困难!无罪诛杀有功之臣,必然会引起禁军上下不满,杀了赵匡胤,那他的党羽们要不要杀?没有赵逆谋反的实证,连续诛杀禁军大将,地方的镇守大将们会作何感想?以陛下当时的实力,又办不办得到?假如赵匡胤的党羽趁着军心浮动,突然在城中发动叛乱,会不会造成更坏的影响?这些问题,白老您怎么看?”
      符彦卿的一个小儿子,听得云里雾里,忽然插言道,“你们两个,东拉西扯,说的这些,和咱们要讨论的事情,简直风马牛不相及,我怎么越听,反而越糊涂了。”
      符彦卿对这个儿子有些失望,微微摇了摇头道:“克儿,你莫多言,仔细听几位先生说话。你自幼勇武,善于冲锋陷阵,不过,这是一勇之夫!以后能不能成为一方统帅,关键还得看智谋!叫你过来,不是让你参与讨论,你在一旁听着便是。”
      张姓谋士道:“咱们不妨从结果看起,一切问题自然都明白不过。赵逆兵变之前,朝中掌权的是谁?毫无疑问,实权一直是牢牢握在三个宰相手中的。太后虽然名义上可以听政,但并无控制朝局的能力,其实也只是形同虚设。而官家只是一个初登大位的小孩子,那帮大臣谁会真把他当回事儿?所谓的权力,那也就更不用提了!”
      他顿了一顿,又道:“可兵变之后,情况又如何呢?官家借着兵变之机,先是把侍卫司的禁军抓到了手里,一等手中有了兵权,立刻又发动种种手段,迅速平定了赵逆叛乱,军权算是被他掌握了!随后,他又借口宰执们监察不利,果断处置,把高品级的文臣也给控制了起来。这一环紧扣着一环,把满朝文武玩弄于鼓掌之中的手段,实在让人叹为观止!也足见其智谋如海,谋划深远!再看他在兵变之后的表现,拉拢禁军,逐步清洗宰执一派的势力,短短一个多月的整合,就基本掌握了整个汴京城。现在朝堂之上,官家已经可以说是一言九鼎,四方藩镇,基于官家的这种表现,谁还敢真把皇帝当成孩子对待?中央的问题初步解决,那官家的下一步会做什么,也就呼之欲出了!”
      张姓谋士猛地一拍大腿道:“方今天下,诸国并立,安内之后,必将攘外,以官家的眼光,他将来肯定是要征伐周边几个伪朝的!一统天下之日,不远矣!”
      符彦卿猛的圆睁双眼,浑浊的目光也变得明澈起来。他不可置信的道:“不可能!官家如今才多大?就算聪明天纵,毕竟见识有限,岂能有这等气吞山河的心胸?”
      张姓谋士眼中焕发出了一股惊人的神采,“若是在下没有料错,咱们这位小官家接下来还有大动作!”
      白胡子谋士被张先生抢了风头,在一旁冷笑道:“他的大动作,就是拿藩镇们开刀?还头一个就把矛头对准了符王?想要收回地方的财权,他好大的胃口!就不怕藩镇们一起造反吗?就连太祖、世宗,也不敢这么一味的蛮干!”
      张姓谋士笑道:“看来信里面,是要劝符王做个表率啦?”
      符彦卿笑道:“张先生真是神机妙算,所言半点不差!”
      符彦卿的另一个儿子,大概十四、五岁,这时也插言道:“官家让咱们主动上表,交还河朔各镇的地方财权,还许诺让咱们符家永镇河朔。”
      白胡子老头道:“说的好听,其实是在空手套白狼!符王现在拥兵十万,已经形成了实质性的割据,就算官家让别人来镇守河朔,谁又敢来送死?咱们本来就是永镇河朔,他给个虚名,就想要拿走三镇的财权,这未免也欺人太甚了吧!”
      早先插嘴那个小儿子道:“正是!反正没有明发旨意,这不过就是柴宗训的一封私信而已!依我看,根本就不用理会,难道因为咱们不肯吐出嘴里的肥肉,他就敢派大军来征讨吗?咱们天雄军有精兵十万,连北边的契丹人都怕,他算什么!”
      符彦卿闻言,脸上变色,一巴掌就甩在了这个儿子的脸上:“小兔崽子,一点不知轻重!这种话,也是能随便乱说的?亏得在座的都是自己人,若给外人听了去,转眼就是一场泼天大祸!”
      张先生道:“依在下看,克公子所言,也不能算全错。”
      符彦卿道:“先生不必替他说话,这逆子,素来被我惯坏了,也不知道祸从口出的道理,以后非得好好管教不可!”
      张先生却笑道:“克公子说,官家没有明发旨意,而是给您写了一封私信,这里面确实大有玄机。明发旨意,您就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遵旨照办,要么,您就得公然抗旨。抗旨,就和朝廷撕破脸面,到时候只能起兵反叛。而私信就好处理多了,您若是接受了官家的条件,自然一切都好,就算一时不同意,彼此也不会因此就明着翻脸。官家考虑的很周到,已经给您留出了回旋的余地。”
      符彦卿疑惑道:“财权事关重大,官家明知我不可能同意,为何还要多此一举?”
      张先生笑而不语,再也不肯多说半句。
      符彦卿也是老狐狸了,当下不再发问,而是让众人先散去。
      等到晚上,夜深人静之时,他才又让人单独将张先生带进了自己的书房。
      “此处只有你我二人,不虞传之于六耳,先生若有什么善策,不妨直言相告,老朽必定洗耳恭听。”
     &

57改革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