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唐世杰又走访了几个村小,情况和听说的基本没有什么出入,或者现实的情况可以说比听说来的,更加残酷,更加深刺人心。
就在木棉乡,一个村小,五十多个孩子,只有十几本教科书,而教室却只有一间,老师也只有一个四十多岁的初中生和他那块七十的老母亲两人,分别教着四年级的课程。
从杨本分的汇报中,因为这位老师是初中毕业,而且这个村小并不是教育局规划内的,所以他连编制都没有,只是教育局根据实际的情况,每个月会给他几十块钱的补贴而已。
唐世杰也从这位姓梁的老师口中得知,他因为帮人修房子,摔伤了左脚,后来村里的村支书想着他是初中毕业,所以就张罗着让他在村里给孩子们教教书,就这么他一直坚持了近十年的时间,这所教室也是村里的村民们大家出力给修建的,而那些课本,更是从乡里的小学给找来的,因为时间的原因,所以才越用越少,基本上是几个孩子看一本。
)看2k正版s章z5节{e上》g
也因为如此,他只能教到孩子们到四年级,当他们到了读五年级的时候,就必须到乡小去读。
在木棉乡小,唐世杰没有落泪,只是眼圈红润;可是当到了这里,他是真的落下了眼泪,这里因为距离乡场比较远,还没有通电,屋子全是木质的结构,角落里还有一些因潮湿而散发的腐臭的味道,可是孩子们却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他敬佩这位梁老师的伟大,更痛心孩子们的艰苦,他的眼泪也因此落了下来。
接下来唐世杰也没有精力再继续走访下去,因为他已经能想象得到其他地方的情况,虽然李静芳曾经承认过,但是唐世杰还是希望眼见为实,可是当你看到的已经使得自己难受了,你也就没有再去想看下去的精力。
回到乡场,唐世杰没有说什么,与乡里的这些干部们告别过后,在回县城的路上,唐世杰对李静芳说“静芳同志,回去以后,你就抓紧和本分同志商议一下,第一是将村小进行整合,一来是村小老师的编制问题,二来是教学硬件的问题;再者就是学校教师不足的事,这个我去想办法;这个事一定要抓紧来办,周总理说得对,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啊!”。
唐世杰这一次真的是感触良多,再清河的时候或许他还没有这番的际遇,毕竟清河的条件,比起林川来说,的确要优越的太多,可是林川真的是太穷了,县财政的支出和收支就完全能够看得出来,不过教育部所拨下来的那几百万,就是全部投入进来,那也是杯水车薪而已,教育事业是一个长期的投入事业,这一点唐世杰是深知这个道理的。
李静芳也没闲着,回到县里后,立即召集相关部门开会进行研究,然后将报告整理了出来,递到了唐世杰的案前。
报告中提出‘林川县,全县十六个乡镇,一共九所
第377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