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在潼关战败后,主动放弃了西安,带着主力撤出陕西,东进到了湖北,同驻守在这里的大顺军白旺部会合,军势重又大振。
面对阿济格咄咄逼人的穷追不舍,李自成做了一个极其短视的战略决策。
放弃经营良好的襄阳、承天、荆州、德安四府之地,全军转进武昌。
估计也是被清军的红夷大炮给打怕了,坚城不守,直接跑路,美其名曰暂避锋芒,其实还是流寇那一套,没出息到极致。
原本驻扎武昌的左良玉,气的直跳脚,这特么我就是软柿子对不?
如果只是原来大顺军白旺部的几万人,左良玉仗着“百万大军”还能“相安无事”。
但如今大顺军两路人马合营后,得有二十多万,李自成又是左良玉的克星。
当年朱仙镇一战,左良玉被李自成打得全军崩溃,手下精锐丧失惨重,故而左家军“恐闯症”属于晚期没治那种。
现在李自成大军东进,左良玉非常清楚自己的“百万大军”就是个空架子,七八成乌合之众连刀都舞不利索。
左良玉也是个狠人,一咬牙、一跺脚,武昌城不要了!
四月初,宁南侯左良玉把驻地武昌城,烧杀一空,收拢全部人马,打着“迎太子、清君侧”举兵东进,事实上已经扯旗造反。
浩浩荡荡的大军抵达九江时,左良玉就想把九江总督袁继咸拉上贼船。
左良玉与袁继咸素来友善也把袁总督当成自己人看待,他不是傻子,事成之后,左良玉也需要在中枢有个自己的代言人。
东林党那德行,他是心知肚明,大家互相利用而已。
所以一到九江,就带人上岸,面见袁继咸,企图以兵临城下的威势,胁迫袁继咸参与兵谏。
袁继咸对这种充满阴谋的“清君侧”把戏深恶痛绝,再加上真太子已经给自己来了密信。
他正在积极筹备,只等殿下振臂一呼,九江立马易帜,所以此时在城外看着“激愤”“忠良”的左良玉,差点笑破肚皮。
玩嘴皮子,你这丘八还嫩了点,袁大总督等左良玉表演完毕,轻咳一声,立马开启嘴炮模式。
什么大敌在前,应以大义为重,并慷慨陈词,晓以利害。
“……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引经据典,断然拒绝兵谏之事。
袁大总督一番话说的有理有节、鞭辟入里,听的左良玉脊梁背都冒汗,大家都是场面上的朋友,也不能真就派人攻城不是?
再说了,城头守军甲胄齐全,铳炮皆备,旌旗招展,士兵面色红润,行动敏捷。
带兵这么多年,左良玉一看就知道,这些兵将不好相与,他也没时间在这里耽搁。
悻悻然带人回到自己豪华的大船上,当夜左良玉暴疾身亡,不是脑溢血就是心肌梗死。
监军御史黄澍这个智囊策划下,左梦庚秘不发丧,第二天一大早派人去九江城,恭请袁总督到侯爷座船一叙。
(另一段历史上,毫无防备的袁大都督真去了,结果到船上就被一直软禁,最后被左梦庚当成“投名状”献给了八旗主子。
袁继咸宁死不降,英勇就义,绝笔《正性吟》:……我心耿耿,我
第285章 柿子净挑软的捏,袁大总督命改写[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