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夸张的提升到一日一根,比大明立式钻床快了三十倍,比西式的快了十几倍。
唯一的不好就是废品率一下子也翻了几倍,毕竟速度快了,公差又大,一不留神就钻歪了,相应钻头消耗也猛地增加。
这些弊端鹏哥毫不在意,增加一倍成本又怎么样?对他来说,时间才是最值钱的,而银子不是。
这支被鹏帅命名为“崇祯一式”的新式火绳枪,分工协作,木匠组制作枪身,这个对他们来说毫无难度,甚至比鹏哥预想的更好。
木匠们甚至提出来,要在上面雕花,不然体现不出手艺来,被鹏帅一口回绝,这边进度快,就安排他们造练习刺刀术的木枪。
有了炼铁厂浇铸的制式“连排u型”生铁模具,和统一的精铁芯棍,城内铁匠们只负责打制的六边型空心铁管。
刚开始速度不快,随着熟悉流程后,速度一下子就上来了。
这种枪管和大明的打制方法不一样,大明是打成一尺长的短管,钻通、钻光滑后,再加焊药,三根合一,热焊接成一根长管。
这时候再把内部焊缝的凸起钻通,枪管外面再包上一块薄铁板,打制成双层枪管,尽力增加强度。
这样的流程很精巧,也更方便加工,唯一的缺陷就是枪管强度不足,所以口径更小,装药也少。
射程不错,精准也不错,如果精心打制,可射飞鸟,所以称为鸟铳。
破甲就别想了,二钱铅子、二钱火药,就注定了鸟铳的威力。
不是鹏哥非要崇洋媚外,西式整体成型的枪管确实更加结实,能承受更多的火药,发射更重的铅弹。
更何况鹏哥还准备打白刃战,一刺刀下去枪管弯了,那还玩个屁啊!
城内做好的枪身和铁管被验收合格后,全部汇总到水城的“兵工厂”
枪管在两台新式钻床上,把内膛钻光钻滑,成为合格的枪管,这才是第一步。
加工内外螺纹的板牙和板牙板手,其实螺母和螺丝并不是啥高科技,所有火枪枪管后端都是通过这样封口。
(不是把一头砸扁,也不是拿铁块堵起来)。
这样做是为了好清洁枪膛的残渣,把螺母拧下就是根通透的空心铁管,洗刷刷通一通就行。
各个工匠制作螺纹的原理类似,但工具各不相同,敝帚自珍的还当成传男不传女的秘籍。
制式的工具要再过一两百年才会出现,鹏哥哪里记得这些细节,直接绘图让人制作工具,别问,问就是皇家专用。
那台立式钻床也没浪费,换上细钻,专门给枪管开引药孔,再用白铜粉热接上望山(照门、准心)。
引火孔外热接上引药池和盖板,在楸木制的枪身上固定,再装上火绳短杆式夹头,装上成套的“悬刀、钩心和枢轴”。
(扳机和相关配件)
枪管下部,木枪身预留的孔洞,插上一根精铁通条,装上带铁环,可调节长短的皮质枪带等等。
一支全新的“崇祯一式”步枪就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当然还缺一把刺刀,这不是没时间弄嘛。
当鹏帅在登州水城“军工厂”,亲手组装好第一支步枪,扣动扳机,连杆带动装着火绳的弯铁夹头,顺利怼进引药池时,他眼泪都要下来了。
我特么容易吗?
第64章 崇祯一式火绳枪,军工生产大不易[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