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3章 戚家军标步齐进,西班牙长枪左刺[1/2页]

我父皇是朱由检 天下无二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如果是长于军阵的专业将领,早就能看出这些长枪兵的不同。
      鹏哥不会大明戚家军必学的杨家枪,他的团队也没人会,他只会刺刀术,这不是连刺刀都还没有,只能拿短矛教火铳兵们练习。
      没法子,他就凭着后世的记忆,又请汤若望帮着指点,按照西班牙长枪的战术整出一套训练方法。
      所以鹏哥的长枪哨握枪方式,不是大明传统的两手虎口向前的正手握,而是左手虎口向内,和右手虎口相对。
      (传武中被称为“阴阳把”属于奇门枪术)
      这样的持枪方式,更适合戚家军这种丈八长枪(5.76米)。
      “用毛竹之细者,长一丈七、八尺,上用利刃,重不过四两,或如鸭嘴,或如细刀,或尖分两刃,造法亦自脊平铲至刃乃利”。
      也亏是竹柄,枪头也轻,要是换成实木的硬木杆,这种长度一般人举不了太长时间,胳膊就酸涩难当。
      这样的握持方式,发力是斜向下,以左臂为支撑,向下捅刺,而大明传统的握持法,发力是向斜上。
      鹏哥火枪不够,压根玩不了西班牙方阵那种长枪压阵、火枪输出的战术,现在只能用刀盾手兼顾近程和贴脸战。
      古代的街道可不是后世那种什么双车四车道、六车道,一言不合就近百米宽。
      也就是登州城算是府城,主干道十字街也不到三十米。
      (现代双向四车道,不算人行道是33米)
      每个士兵要活动开,横向距离在一米五左右,当然密集的盾阵或是长枪阵那是肩膀靠肩膀。
      此时列在前排的刀盾兵以队为横阵,五队成五列阵型,还是徐海峰指挥担任先锋的陈北城刀盾哨。
      海峰下了马,从马背上取下制式藤牌,走到了第一小队左边,而哨长陈北城站在小队的右边。
      “标步齐进!”
      徐海峰朗声下令,这也是在临敌开战前,水城咄咄逼人的战队中,第一次响起的军令。
      “标步齐进!”
      五队六十几名刀盾兵,齐声重复千户官的命令,同时架刀,握标枪,做好投掷准备。
      整齐划一的军令,震撼三十步外,放肆辱骂的家丁护卫们猛地一滞。
      被把总们赶到前排的几十个弓弩手们,在甘三爷的喝令下,对着来敌就是一通乱射。
      “咻咻咻咻!”
      纷乱的梅针箭、凶狠的弩矢对着刀盾兵就射了过来,一时间蹦蹦的弓弦声,咄咄的入牌声。
      间或一两声闷哼,那是被射中的人忍不住发出痛呼,旋即咬紧下唇,从队列闪开,按照训练要求让开队列,后队人毫不犹豫补上缺口。
      有伤、没亡,不顾闷热穿上鸳鸯战袍和在天津卫缴获的皮甲、链甲还是起到了一定的防护。
      加上本身藤牌遮挡要害,被射中的都是胳膊腿脚之类,伤员就带着刺入不深的箭矢,从两侧通道退到后方。
      鹏帅的亲卫营有专门的一队医护兵,肩膀上是白布袖章,上面绣着红色的葫芦。
      他们搀扶着伤员到路旁安全地界,迅速处理,拔箭、消毒、缝合、上药、包扎。
      虽然都是三脚猫,一个个弄得满手是血,针脚缝的歪歪斜斜,但是有和没有就是两个概念。
      顶着稀疏的箭雨前进到二十步左右投掷位置,徐海峰一声爆喝:
  &

第53章 戚家军标步齐进,西班牙长枪左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