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嗯!对此我坚信不疑!”
……
鹏哥把闯逆在一片石大败,建奴即将进京的消息一说,方以智急的在屋内团团转,雪上加霜莫过如此。
“没事!我估摸着还有两三天时间,闯逆明天沐猴而冠,后天就开始往南逃窜,我们应该有一天窗口期,可以办很多事”。
鹏哥面不改色,把自己下一步要做的事娓娓道来,听的方以智连连点头称是。
他是定王和永王的讲官,和皇太子接触不多,如果是太平年月,估计他会有所怀疑这太子是不是被人假扮的。
但是现在是什么时候?天塌地陷、火烧眉毛、大难临头。
一个有胆魄、有韬略、能决断、还有一身莫测高深的武艺,这是天佑大明,列祖列宗庇佑啊!
“曼公先生,我还有事,先行告辞,这几日务必不要出门,联络的事情由海峰负责”。
“殿下你身负重任,万万不可轻易涉险,来日方长,不必急于一时”。
“我明白的,放心吧!五月初一我来接你,此事不宜走漏风声,这座城里其他人我信不过”。
“一切听殿下安排!”
“好!那就这样,曼公先生,告辞!不必送!”
鹏哥毫不拖泥带水,转身就走,估摸着也快到丑末寅初了(凌晨三点),他还有极其重要的事情要去办。
到门口喊上徐海峰,出门就走,还有两位重要人物一定要带走,谁啊?一个是后世扬名的“汤若望”,一个是毫无名气的“焦勖(续)”。
汤若望不用多说,原名约翰·亚当,西历1592年5月1日,出生在普鲁士公国莱茵河畔科隆城,一个叫沙尔·冯·白尔的贵族之家。
这人可不得了,抛开虔诚的教徒身份,他可是上过中学(三王冕中学)和大学的教育(罗马德意志学院)。
数学、天文学、地理学、机械力学、化学等科目成绩优异,被学院晋升为神父,成为学院教师。
毫不夸张的说,汤若望是这个时代站在科技顶峰的少数精英。
西历1619年7月15日在金尼阁的带领下,汤若望、邓玉函、罗雅谷等传教士,从葡萄牙里斯本启航东渡抵达了澳门,被安置在圣·保禄学院。
自从利玛窦开创“合儒超儒”的传教策略后,传教士们开始学习“官话”,入乡随俗,换上儒服,习惯大明生活,并潜心研究经史,寻找其中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点。
这些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又熟读汉文典籍的洋和尚,自然赢得了大明文人、士大夫好感和信任,从而达到传播信仰之目的。
后世的人回顾这段历史,扼腕叹息我大明被天灾人祸,打断了最重要的进程。
这个时代,其实东西方科技差距并不算太远,各有所长,只要稍稍再努力一点,就能赶上并超过西夷。
这些传教士不仅仅是带来了最新的西夷科技进展,更重要的是带来了科学理性的思维,而这一点往往被忽视。
鹏哥不会啊!把这些人才留给伪清?虽然这些建奴在历史上并没把洋和尚当回事,但是谁敢保证这一点。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不上路子,就直接杀掉,鹏哥连眉头都不会皱一下。
第12章 鹏哥细述凌云志,顶尖人才汤若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