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十一章 陈友谅的终点[2/2页]

我心中的大明王朝 卡卡卡卡卡K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告诉自己该如何御敌的人。
      陈友谅很生气,但是后果并不严重。因为现在自己都已经是焦头烂额了,已经没有什么能力制造严重的后果了。
      两个金吾将军把陈友谅那边的情况详细的汇报给了朱元璋,朱元璋明白陈友谅的末日就快到了。
      朱元璋继续增兵控制住湖口,切断陈友谅从长江撤退的通道,又加派了陆上的巡逻力量,防止陈友谅从陆上逃跑。
      其实,陈友谅根本没有从陆上逃跑,他当时做出那样的选择只是为了迷惑朱元璋而已,因为他知道自己这边有朱元璋的眼线。
      毕竟水军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他怎么可能轻易放弃呢?就算是真的要跑,他也肯定是带着水军一起跑。
      但是很明显,陈友谅想跑也跑不了了。
      本来自己的战局就不是很有利,现在手下的人纷纷叛逃到朱元璋那里,而自己军队所带的粮食也已经不多了。
      陈友谅没有办法,派人又到洪都那里去,想去那里抢点粮食,但是哪有那么容易,朱文正什么支援都没有的情况下都能和你硬抗八十多天,现在什么都有了,还会怕你来抢粮,于是陈友谅的抢粮小分队又遭遇了一场大败。
      接下来就不是两军相持了,而是变成了陈友谅死撑了。就这样死撑到八月中旬,陈友谅终于撑不住了。
      于是他下令撤退。
      陈友谅带着士兵冒死突围,朱元璋乘胜追击,一路追一路砍,一直追了整整一天,把陈友谅的军队砍得基本上差不多了。
      朱元璋最关心的是陈友谅死没死,因为陈友谅全军都被冲的七零八落了,根本得不到确切的消息。
      于是朱元璋派出很多人去打听陈友谅的下落,但是都没有回音。
      过了两天,手下人带来了几个从陈友谅那边俘虏的士兵,他们告诉朱元璋,陈友谅已经死了。
      朱元璋好奇的是陈友谅是怎么死的。
      投降的士兵说其实陈友谅已经跑出了包围圈,一路往武昌方向跑去,一直跑到泾江。而那里的士兵看到有敌人来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拿箭就是一顿乱射,很不巧的是一支箭正好射中了陈友谅的眼睛,穿过了他的头颅。
      著名的反元领袖陈友谅就这么死了,就像他本人的性格一样,决绝,干脆,从不拖泥带水。
      陈友谅死了,那这仗就没得打了,陈友谅的手下纷纷投降。
      有一个人没有投降,他就是之前出过场,曾经有过英勇表现的张定边。
      张定边不仅没有投降,而且奋力抢救了陈友谅的尸体和陈友谅的儿子陈理,带着他们回到了武昌。
      至此,历时三十六天的鄱阳湖水战正式结束。
      朱元璋踏下了成就宏图大业的最重要一步。
      陈友谅全军覆没,本人战死,朱元璋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也只能称得上是惨胜而已。
      朱元璋手下的大将宋贵、陈兆先、韩成、张志雄、丁普郎等人先后战死,士卒损失数万人,实力被大大削弱,实际上也已经是筋疲力尽了。
      考虑到自己部队现在的实际情况,同时也是顾虑下游的张士诚可能趁火打劫,朱元璋没有继续挥兵追击,只是派了常遇春象征性的去追击陈友谅的败军,而自己则带着主力部队回应天去了。

第五十一章 陈友谅的终点[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