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难度比较高,于是就另有了一个相对靠谱的传说。
话说在元朝末年,在江西的高安县有一个算命先生,名字叫做曾义山,平日里就靠着给大家伙掐掐算算糊口度日。
曾义山在市场上摆摊算卦的时候,跟一个瞎眼乞丐关系处的还不错,自己虽然生活也不宽裕,但毕竟比乞丐的日子过得还要好一些,于是隔三差五的就接济一下这个瞎眼乞丐。
有一天,这个乞丐告诉曾义山,说我观察你很久了,虽然你在占卜方面稍有些天赋,但确实是学艺不精啊,所以你很多时候都算不准。
曾义山听乞丐这么一说,知道这乞丐肯定也是懂得占卜之术的人,于是连忙恭恭敬敬的询问,有什么办法才能提高自己的占卜之术。
乞丐告诉他,明天会有三人经过你的卦摊,他们三个都是精通卦术的仙人,你可以求求他们,让他们三人为你指点一二,如果他们真的能为你指点一下,那你的技艺必将大涨。
曾义山说,每天经过我卦摊的人那么多,我哪知道到底是哪三个人啊?
乞丐说,他们三人很好认,特点非常鲜明,他们三个人共用一只眼睛。
三个人共用一只眼睛?曾义山将信将疑,但看到乞丐的表情异常严肃,于是也就没有继续追问。
第二天一大早,曾义山就出摊了。他目不转睛的盯着从卦摊前经过的人,从早上一直盯到傍晚时分,却一直也没有发现那共用一只眼睛的三个人。
就在曾义山心灰意冷,准备收拾回家的时候,突然发现远处来了三个人,为首一个瞎了一只眼睛,而他的后面跟着的两个人全都是双目失明。
这不就是三人共用一只眼吗,曾义山二话不说,冲上前去倒头便拜,边磕头边说:“请大师指点迷津,请大师指点迷津……”
三个人一愣,过了一会,为首的单眼盲人缓缓的说道:“定是师弟泄露了我们的行踪啊。”后面两个人没有说话,嘴角稍微露出微微的笑容,轻轻地摇摇头。
于是为首的那人从怀中取出一本书,递给了曾义山。他对曾义山说:“一切都在这书中了,先生好自为之吧。”
说完,三个人就慢慢的向前方走去。
曾义山自从得了这本书以后,算卦的技艺果然大增,占卜如神无不应验,很快就在当地出了名。
后来,刘基被派到高安县当官,听当地人说起了这件事。他本是个喜爱读书之人,知道这个事情以后,就很想看看这本书,但所谓君子不夺人所爱,凭白无故的怎么好意思直接去要呢?
就在刘基一筹莫展的时候,曾义山却把书给送上门来了。
刘基很奇怪,他不明白曾义山到底是什么意思。曾义山也没有进行解释,他只是告诉刘基,等他看完了书就明白了。
刘基也知道这种涉及奇门遁甲、阴阳风水的事情尽量要少说,于是也就不再追问,而是专心致志的读起书来,读到最后,他终于明白为什么曾义山要把书交给他了。
因为全书的最后四个字是:“青田留存。”
青田是刘基的老家,古人在称呼某个人的时候经常就用他们的籍贯来指代他们,因此刘基也被称为刘青田。留和刘谐音。合起来就是青田的一个姓刘的人保存这本书。在当时的高安县来说,指向性十分明显,就是刘基。
自从刘基得了这本书,很快就跟前一个传说的结果一样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奇门遁甲、阴阳八卦之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了。
这个相对比较靠谱的传说其实也根本不靠谱。
所有这些传说其实无非就是人们为了神化刘基编造出来的故事而已。
刘基神不神?答案肯定是不神,起码没有传说的那么神。
刘基所谓的上知天文,也无非就是能够预测个天气预报什么的,当然我绝对没有说是看不起天气预报的意思,我只是想说天气预报可能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神奇,尽管对于这并不神奇的事情,我们的各级气象台预测的也并不能令人满意。
至于下知地理,通晓奇门遁甲、阴阳风水之术,这些东西在现在的很多地方也还是有所流传的,有时候他们这些人说的一些东西确实也能够让你心里产生深有同感之意。但这些东西绝对称不上什么神,什么仙的。我更倾向于,这也不过是一门学问,一门少数人懂一些,大部分人不了解的学问而已。
这些学问,刘基肯定是懂的,但是这在刘基懂得的所有学问中只能算是一小部分,极小的一小部分。
第三十五章 第一谋士(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