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二娘看着丈夫,知道肯定是有什么事情发生,就追问丈夫。朱五四把今天在外面看到红光的事告诉了妻子,陈二娘也是一头雾水。
“救火啊!救火啊!快来救火啊!”朱五四和妻子突然听到外面一阵喧闹。朱五四匆忙从炕上下来,走到院子里,看见村里好多人,拿着水桶的,拿着盆盆罐罐的,围在自己院子外。
“这是咋了?”朱五四不解的问。
“老朱,刚才你们家火光满天,像是着火了,跟下午一样,到底咋回事啊?”人群中有人问到。
“这个……”朱五四一时噎住了,他也确实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生了孩子就见血光,不是吉兆啊。”听到这话,人群立马开始议论纷纷了。
“胡说什么,没什么事,大家伙儿都回去吧。”一个洪亮的声音传来,朱五四循着声音望去,是村西头的老汤。
朱五四冲着老汤笑笑,老汤也没搭理他,转身招呼着大家伙儿走了。
朱五四关上门,回到屋里,把刚才的事情说给陈二娘听。陈二娘也解不开其中的谜。夫妻二人满腹疑惑的睡了。
这红光的事却没有完,此后隔三差五的,就会有那么一次。起初,村里的人还都当回事,后来渐渐地就了。但是流言飞语也越来越多,有的说老朱家这个孩子生来带火,是凶兆,主灾,有的说这个孩子带光而来,这是祥瑞,以后这个孩子必成大器。
朱五四两口子因为红光这个事也很郁闷,到底是凶是吉,得给个痛快话啊,这样老是心里悬着,太折磨人了。
两口子一合计,还是得找个明白人问问。什么人明白呢?陈二娘想到了梦里的那个和尚,那发红光的药不就是和尚给的吗?这个事会不会与和尚有关系呢?夫妻二人一想,得了,也别瞎猜了,直接找个和尚问问呗。
于是朱五四抱上还在襁褓中的婴儿来到了离家最近的一个叫作皇觉寺的寺庙。到了一看,朱五四傻了眼,庙里空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朱五四很奇怪,和尚不在庙里好好呆着,都跑到哪去了呢?朱五四弄不明白,但也不能就这么傻等着,只好抱起孩子回家去了。
到家进到院子一看,朱五四又傻了眼,院子里居然坐着一个大和尚。没等朱五四开口,和尚先说话了:“施主可是在找贫僧啊?找贫僧可是为这婴孩啊?为这婴孩可是问福祸啊?”
一个三连问,朱五四有点懵了,稍稍缓了一会儿,才慢慢反应过来了。
朱五四虽然是个农民,但小时候也读过几年书,有些见识,自己一言不发,和尚就能说出这些话来,可知这和尚必不是一般人,多余的话也不必多说了,于是恭敬的向和尚说:“请大师指点。”
和尚没有直接答话,走到朱五四面前,双手合十,看了看抱在朱五四怀里的婴儿,缓缓说到:“这孩子不是一般人,他的福祸可不是我们这些人所能担当的,只能听天由命了。”
朱五四听这么一说,更觉困惑了,连忙说:“贫家犬子,不求大福,但求避祸。”
和尚凝眉良久:“佛法无边,可皈依我佛,稍挡灾煞,但佛亦有度,能否保全,全看他自己了。”
朱五四连忙答应,于是和尚象征性的给孩子剃度受戒,然后把孩子的名字记在了花名册上。
为什么要记在花名册上呢?因为在那个时候和尚是一种职业,而且还是很重要的职业,那可不是你想干就能干的,所有要当和尚的,都要经过法定的批准程序,通过了才能记录在案,正式上岗。现在这孩子记录在了和尚的花名册上,也算是进入体制内了,尽管他的这个编制很有问题。
神奇的是从此以后朱五四家里再也没有出现过发红光的情况。
第一章 神奇出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