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爱情纪实文学【风雨人生】第三集--磨砺苦难--10[2/2页]

爱情纪实文学 【风雨人生】 李红松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不这样,这是为了公司的前途。小胡为了这个公司,辞去了工作,以后,我拿钱把她供起来,但就是不要她在这里。”
      贾经理十分信任的另一助手是老xx,老何是他同一编室的编辑。此人表面和气,看人笑嘻嘻的,说话慢声细语,他坚决主张裁去小胡,要小胡交出兼任的出纳大权。
      小胡走了,走在公司举杯庆贺门市开张之后。
      这张照片就是她走的前几天照的,难怪她脸上有着那嘲讽的笑容。当然,有心计的小胡带走了一千元现金,她拒绝把这笔款交出来,理由是没有工作,要找到工作才有工资吃饭,贾经理无可奈何,于是,小胡就不明不白,糊里糊涂地离开了公司。
      看到这张照片,就想到了小胡。
      (后来,据说贾经理也没有做成任何一笔生意,贷款二十万也被人骗去,在司法机关的干预下,贾经理不得不选择逃亡深圳,躲了几年,怎么又回到成都,不得而知。)
      这是我现在为这张照片写的文字,当时在拿到了照片时,小胡已经因为上面提到的原因,离开了作家公司。
      没有想到的是,我在作家公司打工的命运,也和小胡差不了多少······
      八五年二月十二日--晴天--
      我不愿意步出房门,怪哉,是留恋这空空的斗室?是贪读这薄薄的书本?是凝神构思新的作品?不是。
      是不喜欢外面灿烂的阳光?是不爱门前那探出绿芽的老树?是厌恶那宽广的街道和马路上的人潮车流?也不是。
      是怕!怕这里的人那带着疑问的眼神。是愧,愧对人家催着我搬而我又赖着不走的厚脸皮。
      此时的我,犹如老鼠躲猫一般地缩在屋里,开门,轻轻地,关门,也轻轻。害怕那人(周中平)与我见面,更怕那人找我交谈,再催:“搬!”
      真像是惊弓之鸟,我收敛了双翼卷缩在窝里,眼睛,看不进去书。耳朵,老聆听外面:我听到他们愉快的笑声,亲切的交谈声,逗孩子时的戏语;连自行车进出时在大门边上碰撞“咔!”地一声后而驶去。也听见他们的脚步声,更远的路上汽车的喇叭声,车轮的轰鸣声。
      我想象着人们的表情,想象着大街上车多人多的洪流,想象着春天那绿色的勃勃生机;我却不敢,也不愿去领略这初春的阳光,害怕看到那一双严厉的眼睛。
      我在这里是异客,在这利欲熏心的社会中更是生人,一个弱小而无力的女人。他们对我评价不高,说我话多。还有其它吗?却又没有。我自省我并不话多,且十分乖觉;我生怕惹上是非,况且他们谈业务我从不插嘴,也没有嘴可插,因为谈业务都是背着人的,我又怎么能多话呢?其余时间有机会聚在一起,不外乎是一个集体的同志,谈笑几句,或插一言半语也是各人的性格;而这其中并没有半点非分之想或是淫秽之词,怎么又谈得上评价不高呢?我既没有对张三评头,又没有对李四论足,大小事我无权问及,论及,怎又话多?!
      我深深地反省自己,这两天,心都处在伤痛之中。我原本是有一个家,一个能够生活,也称得上不欠缺的家,却因为我的追求,我的幼稚的世界观,也因为世人的谗言和林的无知和歹毒而毁了。我还是继续偏激,继续追求我的梦想,我过着人人唾弃的,不能欢笑和畅谈的孤独者生活。
      人世间当然也有真诚的友谊,不然我为什么来到了这里?是迎合我的偏激?是探寻我的心灵?我被那些玄而又玄的理论,被好心人背后的坏议论震醒了:我付出了最大的代价,要得到什么?是怜悯?是讥诮还是沉沦?或者施舍?凑合?不!这些都不是我求索的,然而是应该在求索的道路上遇见的。不然,何以叫体验生活?
      我又想起了那位“好心人”的话语:“你的文章,改好了也能发表,你要有机会多和搞写作的人接触,去学习,就会进步不少。以后有机会我带你去参加一些笔会,像九寨沟,杭州,黄山等等。”“你要知道,女同志搞创作,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往往是得到的少,失去的多。”
      那人半靠在床上,用手摸着自己厚厚的肚皮,那双不大的眼睛像探雷针一样地扫射着我,问:“我要是帮了你,你拿什么来感谢我?”

爱情纪实文学【风雨人生】第三集--磨砺苦难--10[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