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姬,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养女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而得名的,”
“嗯,说的甚是,但不知这婉儿姑娘可有‘闭月之美?你再说说这‘羞花的来历,又是说的哪位美人?”
“这就是咱前朝的典故,岂会不知?美女叫杨玉环,被选进宫去,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杨贵妃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到自己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这‘羞花的头衔就被她占去了。”
“虽然都有些凑巧,但也说明她们的确出众,不然李隆基会不管是他儿媳妇的身份而占为己有吗?曾记得李商隐在《骊山有感?咏杨妃》里写道:‘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看来寿王真是郁闷至极、尴尬到家了。但玄宗不顾人伦,依然要夺子所爱,那就只能感叹杨玉环的美色太有诱惑力了。看来再老的男人,对美色还是很受用的,何况这位美人儿长得如天仙一般。不过这杨玉环美中不足,说是有狐臭,所以才喜欢到华清池沐浴。”
“呵呵,但不知台上这位师傅动心否?”看来这苏轼也是喝多了,说话竟然没大没小了。
“哈哈,无妨无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是一大才女,老夫岂可避免?”老家伙也真不害羞,众目睽睽下说中男人深处的心事。
苏轼接着又说道:“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浣纱女子,五官端正,粉面娇艳,容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沉鱼就是她的代名词了。”
晏殊看到他们这三代师徒如今在一个席上可以敞开心扉说些毫无顾忌的话儿,一直一本正经的他接着苏轼的话说:“这‘落雁岂有你不知的道理?”
“这昭君才是我最佩服的女子,为了国家与民族甘愿安抚北匈奴,远嫁单于结成姻缘,昭君告别了故土,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而跌落地下,无力飞动。”
“快看,快看。”不知谁在旁边说道。
台上的婉儿面纱已去,台下已经惊呼!用面若粉桃、姿态明秀、明目皓齿、丰神楚楚,秀骨姗姗来形容简直有些亵渎美人、轻薄美人的味道,只见她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羞答答、颤微微地向台下深深地作揖施礼!
真乃是一睹惊艳,再睹失魂,三睹忘我,四睹,甘愿拜倒石榴裙下做牛做马也心甘情愿。
大家还在惊诧的一瞬,婉儿已转身消失。
此刻的苏轼脱口而出:“娴静似娇花照谁,行动如若柳扶风。”
“说的妙,道尽此女子之神态。”晏殊接话。
“绰约多逸态,轻盈不自持。尝矜绝代色,复恃倾城姿。”
这欧阳修也不甘示弱,马上捻着短短的胡子缓缓诵来。
“你们即使把古人写的清词丽句,都加在此女子身上,都好像还差点什么?不知你们发觉一个问题没有?”
这是很有威望的晏殊很神秘地态度说。
“什么问题?”一席人异口同声地问道。
“这女子与其他女子不同的地方,只是凭我的感觉,似乎有一股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眉目间没有世俗间女子的似媚非媚的神态,走路时,有股轻飘不着地的轻盈,不知大家可否看到?”
一直默默不语的王安石此刻却站了起来说:“古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而今日这女子若梨花带雨、出水芙蓉,然眉间似愁非愁似怨非怨的神态有股超然的媚态,却不是内里所发,不如就应了姥姥的差事,赐名‘媚娘如何?”
众人互相对视片刻,同时都微微颔首,但心里还在默想这位多情老人神秘兮兮的一番道白,然后又听闻王大人的一番分析,反而弄得大家有股莫名的惆怅,内心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欲思欲想一辨媚娘真才的心态谁人敢言无有?
可是,谁又能捷足先登,来一番巫山的白日梦呢!
------------------------谢谢亲们的阅读,给点鼓励,收文阅读,需要力量---------------
第二十一章 占尽风流 名妓媚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