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四十四章 共赴国难[1/2页]

天师府小道士 柒月又小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他停止跪拜,让众人不要再卑微乞求。
      “诸位!诸位!”陆秀夫大声喊道,在场人逐渐回过头来看着他。
      “诸位,不要再拜仙神了,仙神不是来救我们的。”
      一句话,无数人哀号而泣一遍遍问着为什么,希望破灭不可怕,可怕的是希望是别人的。
      “尔等哭什么!”
      陆秀夫痛心疾首骂道,时至今日他们这些人还分辨不出来。
      “将错误推卸给他人,将性命保全给他们!这就是大宋如今覆灭的原因,我们所有人难辞其咎!”
      陆秀夫痛苦闭上眼,没有人愿意去承认错误,求和的,苟活的,各有各的理,谁都是看着这大宋烂了一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眼看他烂到无法在烂倒了再痛哭流涕问这种事发生在自己身上。
      “诸位,我大宋有今天咎由自取,怨不得任何一个人,我们都是罪人,谁也难辞其咎,可我大宋至今愧对一人。”
      白发苍苍龙须酥面的陆秀夫牵着穿好龙袍的赵?m走出来。伴随着赵?m出来,天降大雨似是想要冲刷掉赵?m龙袍上唯一的正黄。
      可赵?m坚决不退。
      这一刻风雨飘摇,可无人避雨。
      陆秀夫抱着赵?m向众人诉说着那一场崖山开篇。
      岳飞,魏辙,孟珙,管辂,曹友闻,陶弘景.....
      他一个个说过去。
      战船连着战船,陆秀夫痛泪俱下将几任先皇杀害先生学子的事一一说明。
      将那先生几位师兄义无反顾走向战场自此无归说了出去。
      仙神无用,文臣误国,愚将害人,大宋有千次万次自己拯救自己的机会都作废了。
      天道如此,又有何怨?
      唯有一人自始至终像一团熊熊烈火,抱着冰凉的大宋一次次想要将它捂热,唯有一人。
      “那位先生,如今来了!”
      “先生一生,为众人抱薪,为众人开道。我等又怎能不跟在其后,怎能最后让失节之事,被俘之耻再出现在我大宋灭亡的耻辱柱上!”
      “我等誓死不退,愿与先生保全最后一丝大宋名节!”
      “为汉人保存最后一丝气节!”
      年年精卫志,填海泛西风。
      这一刻陆秀夫带着众人重拾起做人的自尊。
      他们皆站了起来
      天枢院中。
      张道陵在左慈搀扶下佝偻着走上刑台,今日是他最后一日领罚,只要完成便可以回归人间了。
      有他在,他便能接替小柒,接替若虚,让他们好好的.....
      只是他走上罚台,匡休真人不在,取而代之的是天帝与老君并排二列。
      “上相,你的刑罚结束了。”
      “为何?”张道陵沧桑的手抓紧自己的道袍,眼神中是不安的惶恐。
      “你的徒弟要渡劫了....”
      天帝与老君说罢便掠过张道陵,张道陵怔在原地,似是不能想象,也不能接受。
      离去前天帝只是无奈摇摇头。
      他瞒了一辈子天道,最终还是避不开。
      天帝化为金龙与骑牛老君出现在崖山上空。
      妖神佛,彼此照面却十分默契心照不宣。
      他们都在等。
      李倩见到天帝来了踏步便是来到他身旁:“准提偷偷远渡高丽.....”
      天帝抬手示意无须多言:“不重要了。”
      片刻后,一道涟漪在天帝身后浮现,他的出现让李倩产生抵触。
      “朕以为你不会来。”
      手中摩挲着一块木牌的袁天罡无奈摇头:“逃避是没有用的。”
      “你明白朕便很欣慰。”
      天帝将一侧位置让出,袁天罡正大光明一并站在前面,即使有人窃窃私语,袁天罡也一副神情自若的样子。
      随着曙光到来。
      一位瘦弱,留着黑白短毛碴,寸头的跛脚老人背着一块厚重青石板缓缓从远方走来。
      而看见他的出现袁天罡顺手将手中的木牌丢向大海。
      “奇石千秋寿,异花四季春。圣人踏波来,天下劫难消。”
      推背图提到,未来将有圣人出世拯患救难。
      尔时,世间多灾多难,圣人命运多舛。
      世间的灾难正是“天劫”,圣人的不顺是为“道劫”。
      圣人所生的时代,社会堕落人性邪恶,灾祸连连已经到了无法自我轮转。
      彼时,天道会降临天地的天劫与圣人一同出现在这个世间。
      天地的天劫与圣人的道劫彼此联系又此消彼长。
      社会堕落的存在会千方百计成为圣人的道劫,促使圣人蜕变成神。
      而圣人成神则需要接受世人给予的磨难,带领世人心性得以净化,顺利渡过劫难。
      反之,世人心性不改,天劫就会定期出现。
      一直到圣人牺牲自我,亦或者整个天地崩溃重组让一切重归调和。
   &n

第二百四十四章 共赴国难[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