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人眼睁睁的看着那本册子就要递到太子手中时,有人站不住了。
“殿下,臣知罪!”一个身穿正六品官服的文官战战兢兢的跪了下来说,“臣因一时糊涂屈于谷尚书的官威,参与了贪没官银一事还请殿下开恩。”
“殿下,臣悔不当初……”
“殿下……”
“殿下……”
转眼间,二十多个官员跪在了殿前,经过简单的询问,他们将主要的罪责都推到了谷元煜的头上但所有人的说辞并无偏颇,只因谷元煜对程冥有知遇之恩又在官场上多方照拂,程冥这才死心塌地的替谷元煜出生入死。
太子勃然大怒:
“这就是父皇一手栽培出的肱股之臣?你们身为天朝百姓的父母官在祸乱朝纲、颠倒黑白之前可曾想过天朝的明天?”
“殿下,息怒!”
“息怒?你们叫本王如何息怒?都来说说当下如何处置罪臣以正朝纲!”
楚颜昭觉得时机成熟抢先一步拱手说道:
“谷尚书触犯律例,罪不可赦,理当诛九族以儆效尤!
林尚书不顾天朝安危助纣为虐险些酿成大祸,亦应诛九族!
殿内参与贪污官银一案的官员按照律例处置!”
孙韬在心中衡量这样的判定是否妥当?只是前半年已经有一位大臣被诛了九族,而今再有一个月就要过年了,如果再将两位朝廷命官诛九族,上上下下老老少少近千万条性命,这样的残酷的杀戮于天朝而言是否太过沉重?
吏部尚书吕江斟酌片刻说:
“臣以为楚大人言之有理,谷尚书应当诛九族,只是林尚书二人并非主谋罪不当诛,臣认为应当革职发配边疆终身不得再入仕途其子孙三代不能考取功名。”
礼部尚书郭渚云、工部尚书罗霖,也都赞成吕江的说法。
为此,楚颜昭还想据理力争被左青阳从背后推了推,他抬头察觉到太子殿下运筹帷幄的眼神,随即不再言语。
“定罪之事暂且放一放待禀明父皇再做定夺。”百里玉话锋一转说,“南安王的余党可都查清了?”
“回殿下,现在只差南安王的幼女嘉卉郡主下落不明,臣已布下天罗地网,相信这一两天就能捉拿归案。”左青阳回禀道。
百里玉点了点头说:
“南安王、蒙氓吉尔图成谋反一事让天朝数十载的安邦定国毁于一旦,倘若此事时常发生,天朝江山何年何月才能高枕无忧?”
“殿下,南安王谋反应当就地正法推选一位对朝廷忠心耿耿的世子为王,以绝后患。”大理寺寺丞慷慨激昂的说。
“这样就能以绝后患?”百里玉冷笑一声。
“谁能保得准以后的李安王,马安王,不会步南安王的后尘危及天朝安危?”左青阳自顾自话的插了一句。
大臣们不得不承认左青阳说的话无可辩驳。
孙韬、吕江、郭渚云,三人对视一眼,他们仿佛猜到了太子殿下的意图。
楚颜昭看到时机成熟顺势说道:
“臣斗胆进言,朝廷唯有收回藩王、侯爵等人的封地,普天之下皆为天朝郡县,此举方能永保天朝太平,还请殿下早做决断!”
此话一出,朝堂一片哗然,削藩可是大事牵扯到各方势力稍有不慎就会被讨伐引发内乱。
只是群臣对这次的浩劫心有余悸,谁能想到对朝廷一向忠心耿耿的南安王会起兵造反直捣京城?由此可见,只要有藩王、侯爵大势力的存在天朝就无法独善其身。
百里玉没有着急说话,仔细观察殿内大臣们的反应,跪在地上的有罪之臣都是些墙头草是背后暗势力的传话筒,现在他们自身难保自当无话可说。
六部尚书折了最让人头疼的三位,吏部吕江虽是个明理之人但做事循规蹈矩不喜变通,此时翻来覆去搓着无处安放的双手可见他也拿不定主意。
礼部郭渚云,之前很少参与朝堂上的大事明哲保身,不过自从他跟太子妃共同主办消夏会之后,他对自己没有往日的戒备,他是殿内第一个听了“削藩”还能面带笑容的人。
孙韬孙大人,他面色依旧沉稳不显山露水,看不出内心的真实想法,也许他在等父皇的意思。
纵观其他人反对与支持者三七开,这样的局面就是他想要的,今天只不过是打开天窗说亮话,至于早朝之后各方会有什么异动只能静观其变,他说道:
“楚大人所言牵连甚广本王还需三思,国之根本诸位大臣应当向楚大人看齐高瞻远瞩,切勿得过且过!”
“臣遵旨!”百官异口同声的说。
“楚颜昭、孙韬、吕江,你们务必在三天之内结案,所有牵连之人一概清查不可遗漏一人!”
“是,殿下!”楚颜昭等人躬身领命。
“左青阳,你加快进程尽早将南安王余党缉拿归案,本王眼中容不得沙子!”
“是,殿下!”
“退朝!”
“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岁!”
第294章 肃清朝纲[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