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朝,楚颜昭心事重重的走在去往御史台的路上,总觉得哪里不对劲,韩驰刚迎上来,他就将其一把推开,骑马朝谷府奔去。
果然如他所料,谷元煜并没有着急回家轿子朝一个烟柳巷走了进去,大白天烟柳巷本就没几个人,轿夫们还是很谨慎,左观右看,朝一个无比奢华的青楼走了进去,门口站着谷元煜的贴身侍卫李九,他把谷元煜从轿子里扶了出来,轿夫们动作麻利的消失在了巷尾。
楚颜昭藏在一堵高墙之后贴着墙头,侧身注视着李九和谷元煜进了青楼,他准备现身一探究竟,刚走了几步,突然听到寂静的巷尾有说话声,不得已他又缩了回去暗中观察。
对方来了一行人为首的人穿着黑色的裘皮大衣,低着头,宽大的斗篷盖住了他的头看不清脸面,随行的六个人也都捂得严严实实,为首的回头问了什么,随行的六个人好像在互相推诿,惹得为首的人有些不快,步履匆匆的进了青楼。
待他们进去之后,从里面走出来七八个壮汉,一动不动的守在了门口。
楚颜昭抬头看了看青楼的围墙直戳天际,以他的轻功要想人不知鬼不觉的翻墙而入绝非易事,如果强行从门口进入势必会打草惊蛇,无奈之下,转身去别处碰碰运气看能否找到后门?
在这条巷子来来回回转悠了许久,他依然没有找到其他入口,为了不被发现只能打道回府另寻时机。
楚颜昭走在大街上,脑袋里突然浮现出,方才那波人说话时的情景,虽然隔的比较远听不清他们说了什么但是对方的口音似乎不是当地人,哪里人?
他说不上来但好像在哪里听过?想了又想,从断断续续的画面判断,上次听这种口音时好像是在一片混乱之中……
忽然,灵光乍现,他记起来了,今年盛夏太子妃主理的那场消夏会,太子殿下带着他和左青阳去郊外围堵来路不明的人,那群图谋不轨的人当中有人用同样的口音说,经过推断他们是黎琼族的人,这个时候他们怎么来了?还跟谷元煜搅合在一起?
不远处韩驰朝楚颜昭飞奔而来,一把抓住陷入沉思的楚颜昭激动的说道:
“大人,我可逮住你了。”
楚颜昭被吓了一跳,惊恐的看着被冻的满脸通红的韩驰,问:“你不在御史台待着来这里做什么?”
“大人,征图大将军派人给您送了一份密函。”
说着韩驰便把密函塞进了楚颜昭的手中。
楚颜昭警惕的瞧瞧四下无人,急忙打开密函神情凝重的读了起来,此封密函证实了他的猜想,由此推断谷元煜最可疑,他赶忙回御史台开始筹划。
此时的东宫,门庭若市,朝中一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得知太子打了胜仗,特地指派家眷带着奇珍异宝来向太子妃示好。
子桑叶举止端庄,温婉贤淑,对前来拜会的人来而不拒,她就是想让太子殿下威名远扬,让所有人知道如今的天朝想要太平离不开太子,同时让大家都记得殿下为天朝的江山做了什么。
蔺嬷嬷送走了最后一拨客人,天儿都黑了,端了一盘点心朝韶华殿走去,走到门口看到,累了一天的太子妃靠在椅子上正在打盹,打着盹,神情看起来并不轻松好像做了噩梦醒不来。
她走了进去,抬手轻轻推了推轻声说:
“太子妃,您累了一天了,洗洗歇息吧!”
子桑叶睁开疲惫的双眼,揉了揉鬓角,看着门外的夜色问:
“太子走了几天了?”
“殿下走了两天,明儿个就三天了。”
“才三天吗?为何我觉得殿下离开京城数月有余了?”
子桑叶落寞的说道,心想:天朝上下一片祥和只因殿下打了胜仗,却没有父亲的只言片语,也许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吧!殿下文武双全一定能将父亲安然无恙的带回来。
暖炉烧的通红把韶华殿烤的暖烘烘的,香炉散发着缕缕清香,扑鼻的茶香抚慰着躁动不安的心,冰皮点心搁置在红木雕花圆桌上似乎已经被遗忘。
寂静的院子被一阵脚步声打破,四喜挑着灯笼快步走上前来躬身说:
“太子妃,御史台楚大人特来求见。”
子桑叶的挺直了腰身,提了提神,脑袋从恍惚中抽离了出来,心想:这么晚了,楚大人怎么会来东宫找她?难道殿下托他来带话了?她赶忙从凳子上站了起来说:
“快请!”
“是。”四喜躬身行礼之后退了出去。
蔺嬷嬷看到太子妃满怀期待的脸庞,心里些许不舍,说:
“娘娘,今天您光顾着忙了连晚饭都没吃,要不您先吃点点心?”
“不用了。”
子桑叶把蔺嬷嬷递过来的点心推到一边,走到门口,扶着门框,看向大门久久不见楚颜昭的身影,她竟有些着急。
一个长长的倒影出现在门口,她想都没想一脚跨了出去,穿着单薄的衣裳出去迎接,走的太过心急一不小心脚踩到了裙边差一点就要跌倒还好站住了,她朝楚颜昭尴尬的笑了笑,目光落在了他那空落落的手上,假装不在意的问:
“楚大人,今天怎么有空来东宫?”
“深夜到访,多有冒犯,还望太子妃见谅。”
楚颜昭看到面色憔悴的太子妃,多么希望现在的她能像在清雅书院时那样豁达,如今的她身处高位被琐事缠身再也无法独善其身,愁眉不展的样子叫人于心不忍。
“大人无需多礼,里面请!”
子桑叶掩去脸上的失落,将楚颜昭迎了进去。
蔺嬷嬷重新沏了一壶新茶,斟了两杯热气腾腾的茶水递到他们二人面前,躬身退到了一侧静候。
&nbs
第262章 朝局不稳[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