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百零五章 乱哄哄[2/2页]

恶明 特别白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府和重庆府也是富庶之地,湖广是天下粮仓,这些地方也应该是摊派和收税的目标,不过却好像是都被有选择的忽视掉了。
      这个原因很是简单,西党官员和帝党嫡系都是出身这个地方,他们自然也要保护家乡,世上万事,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京师用几百里加急的驿站传递,把命令和文书传递到了各个省份。
      很快的,各地的加税加赋的悬殊就闹得沸沸扬扬,是乌烟瘴气混乱不堪,嘉靖皇帝心知这么拖下去,恐怕就是纠缠不清,性是发了狠心,直接就是内书房传旨,北三省和江南每府派捐税使者一名,锦衣卫二名,各省开“平辽捐”,从前的税赋标准上加两成。
      责令使者与地方官员共同的督促收取,并且旨意上说道,平辽捐税,乃是国家兴亡之要务,不得拖延迟滞,违者锦衣卫可立即捉拿下狱。这个旨意一下,各省不光是地方官纷纷上表表示反对。
      就连一向是不敢表示什么意见的地方文社,会党,文人清流的团体都开始反对,连朝堂上的重臣们也有对这个命令表示担忧,朝野之间这件事情上难得的达成了一致,都是反对开捐加税。
      不过这次的嘉靖皇帝却坚持下去了自己的意见,北面辽镇踟蹰不前的所谓华州军,管现还不知道他们的底细,而且也都说华州军的兵力不足,只能是驻守大辽河那里不能向前。
      眼前这个局势看起来完全是大明的优势,但是嘉靖心里面总是觉得不对劲,事情不自己的控制之中,从嘉靖十五年开始,天下的事情大都是不合常理的,从前所知晓的那些政治智慧和应对的方法,大礼案朝服案对文官取得胜利的那些计策,平衡朝中各股势力的那些手段,已经是用了快要两百年,一直是屡试不爽。
      可这二十年,好像是一切一切都是天翻地覆的改变,偏偏这些改变并不伤害大明的根基,相反还让大明出现了从来没有有过的繁荣和富裕,但是大乱小乱都是不断,什么陈聋子,闻刀,倭寇,白莲教,西洋人,从前有过没有过的祸害乱民纷纷的出现,好都是迅速的被平定。
      看起来,天下间无比的正常,但是嘉靖皇帝两次的大权反复中不管是他失败还是胜利,始终觉得还有大事要发生,这种属于屡次的异象和不正常,到了后,总是预兆着要发生不可收拾的大事。
      突入起来的华州入侵辽镇,并且知道了关外的流民和占据朝鲜的华州本就是华州一体的时候,嘉靖皇帝突然明白了,大明的大威胁出现了,这个威胁比起鞑靼,瓦刺都要可怕,只有把这个威胁消除,大明才能继续的生存下去,他现不后悔自己的税监政策,反倒是后悔当日自己地上刮的还远远不够,没有练出多的军。
      现的嘉靖皇帝什么也不顾,不管什么朝野之间的意见,也不管地方上会不会发生什么变乱,只是强硬的要开捐收税,同时北三省招募兵丁编练。
      这些政策不过是政策罢了,使者也许刚刚的离开京城,嘉靖皇帝除了把可以调动的兵马都是塞了京师和山海关之间的军事重镇上,其他要做的都还仅仅是计划而已。
      此时的福建完全的被忽视掉了,当然,因为信息的流通,辽镇的消息这边还不知道,不光是福建的明军,就连杨石头他们同样是不知道北方已经发生了什么,目前的夷州正紧张的调动兵马来漳州。
      之前漳州城下的战斗之中,因为地形的狭窄和过分的轻敌被明军打的损失惨重,不过上面的指示并没有下来,所以杨石头必须坚守漳州和扩大占领的范围,所以夷州的兵马源源不断的乘船开来。
      夷州的兵丁构成大都是福建,浙江,广东的平民百姓,夷州的军官大都是这海边的海盗世家,可以说是地头蛇了,一个个人头精熟,每到一地,向导都是不愁的,还有若干本地士绅商人来套近乎,攀交情。
      比起世代驻守此地的明军都要像是本地军队,漳州城如此的景象,福建上下自然是着急万分,不过奇怪的是,本来浙江和广东走到半路的援军又撤了回去。
      嘉靖二十二年就这样乱哄哄的局势下过去了……
      ,本站地址:

第六百零五章 乱哄哄[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