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百零八章 不屑 银街[2/2页]

恶明 特别白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r/>      即便是偶尔有几个真知灼见的英杰之辈,也是被浩若烟海的庸才淹没,街道上纵马奔驰的江峰还想,今日遇见的这些满口仁义道德,行事却猥琐不堪的读书人也许仅仅是京师这个地方的特例。
      其他地方也许还有所谓的杰出人才,会被自己找到,不过,天下间大多是这样的角色,这点上江峰却是失算了,说到底他还是受到了没有穿越时候,所看的那些传奇小说的影响,以为寻访人才是个轻而易举的事情。
      他却没有想到,像是刘顺骅那样的读书人实是凤毛麟角,要知道全天下进入翰林院的,也就是不超过二十个人,这已经是读书人的顶端,何况刘顺骅是贫寒起家,功利和赌博的心思极重的特例。
      南城的变化虽然是不小,可主体的干道还是那个模样,江峰纵马奔驰倒也是不会迷路,早有熟悉京师地形的人前面引领着,拐过几个街口,就到了这次落脚的地方。这条街道江峰可不算是陌生。
      当日把铁盒子里面金银兑换出去的那个钱庄就是这条街道上,当时南城的这条街道已经是大商行和钱庄的集中之地,如今是非同小可,整条街道两边都是一水的青砖黑瓦,街上铺着麻石条,显得肃穆非常。
      街上的门户并不多,只有二十几家的模样,各个都显得端正气派,门口站着的小厮和伙计也和寻常的闹市街区不一样,并不大声吆喝着招揽客人,都是面带笑容,温和有礼的应对,自有一种气度所。
      江峰控制马匹慢走,一边看着这条街的模样,心中想到,这和现代的银行一条街真是相似,差的也就是建筑的模样了。
      街上的钱庄还真有江峰熟悉的,当日江峰的银钱周转都是通过南京魏国公徐家的大通票号进行,就是华州的这些年,海上贸易不管是和江南江北的商人,还是倭商,西洋商人,都是大通票号里面走帐。
      而且这么长时间的交道打下来,都觉得越来越方便,越来越离不开,还是苏观月率先觉得这样下去不行,苏观月毕竟是得到了他那个户部做侍郎的父亲亲传,对这等财赋收支的事情极为的敏感,她跟江峰建议说道,如果说这样持续下去,就等于华州的财政都操持大通钱庄的手上,那可就是辛辛苦苦却为了别人做嫁衣裳。
      这么一说,别人或许还感觉不出来什么,不过江峰心中却隐隐约约的觉得说的有理,这才是有苏观月和赵秀才筹建了华州钱庄,现的海上贸易,华州钱庄和大通票号大概是四六分开的业务。
      其实这种感觉并不是杞人忧天,江峰或许没有记住,不过现代的时候,或多或少的都是听过银行操控一切企业的说法,当然这可是一百年之后欧洲才有雏形的事情。
      大通票号的边上可就是三江商行了,江家军属下的产业,华州还是关外,都有各种各样的产业,他们面向不是海上,而是大明。
      毕竟现这个世界上大的市场可就是大明自己,关外的各种特产京师商团的时代,已经是风行大江南北,关外的庄园利润的重要一块就是这个上面,江峰的惠风庄园也是关内有自己的代理人‘三江商行
      不过这家商行的存不光是买卖货物,还有其他的目的,比如华州都督府的司马从事京师的身份大多是三江商行的伙计或者是掌柜之类的。所以行事一向是低调,这些人只是知道这是辽阳富户合股开设的商铺,却也不知道别的什么,正因为行事低调,行事招摇,富贵煊赫的京师商团覆灭的时候,三江商行却安然的存了下来,检地之后,关内关外几乎是断绝,可对于关外特产的需求可依旧不小。
      三江商行借着这个机会慢慢的发展了起来,不声不响的已经是垄断了关内关外的货物交流,已经是京师数得上的大商号了。
      大商号自然是十二楼都有招待客人长期包下的院子,所以惠风楼的掌柜看到这个牌子之后会责问手下的迎宾,惠风楼上下一直对争取到三江商行这样的大主顾很是看重,他们自然是不知道三江商行的主人和惠风楼到底有什么渊源。
      为什么叫三江?关外围绕垦殖庄园的三条江水,松花江,塔尔河,辽河,现已经是重要的水上商路……
      ,本站地址:

第四百零八章 不屑 银街[2/2页]